{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诸城即墨莒县文登南三里庄是没尾巴老李的家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0899.html

关于“没尾巴老李”的家乡

各地说法不一,遍布山东数十处地方...

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就有即墨、莒县、文登、诸城四处...

到底是哪?本报记者深入

诸城田间地头、街道村庄

探询没尾巴老李传说在这里的踪迹

没尾巴老李传说

诸城版的最正宗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山东流传甚广,后有山东人移民东北各地,故东北三省也有了这一传说,且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不过其他地区叫秃尾巴老李,唯有诸城叫没尾巴老李。没尾巴老李的尾巴被铲下来了,不应该叫秃,而应该叫没。”诸城市文化馆原馆长赵廷禄说。

在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诸城市文化馆原馆长赵廷禄给本报记者讲述了在诸城流传甚广的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故事的大体情节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庄稼汉叫李憨,娶了个贤惠媳妇叫桃红,小两口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可就是到了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孩子,求医问药,拜佛求仙,仍无济于事。为了这事,两口子整天愁眉苦脸。

这年春天,桃红突然怀孕了,两口子的高兴劲可想而知。到了第十一个月上,孩子才出生。可生下的却是一个肉球,肉球被李憨用剪刀剪破,一条小青长虫从中生出。李憨顺手拿过一把铁锨把小长虫的尾巴铲了下来。

小长虫正好掉在桃红的怀里,在娘怀里见风就长,三个时辰就长到四尺有余。然后,他向桃红点了三下头,一道电光,就飞得无影无踪。见长虫飞走,桃红头一歪也没气了。这天正好是阴历的五月十三。小长虫因姓李,又被父亲铲去了尾巴,因此人们都叫他“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是条黑龙,离家后,他到了黑龙江,在家乡人的帮助下,打败了长期在这里为非作歹的白龙,成了黑龙江的主人,造福一方,黑龙江遂得名黑龙江。从那以后,只要是有山东人,特别是有诸城人的渡船,就是风浪再大,也能平稳过江。

没尾巴老李是条孝顺的黑龙,后来,每逢五月十三,他都要回家给母亲上坟。因此,在诸城,这一天也总是下雨,诸城遂有“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的民谚。

南三里庄

没尾巴老李的家乡?

本报记者在诸城市文化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三里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尾巴老李被他爹铲下来的“半截尾巴”就在这个村子里保存着。这是一个离诸城市区只有三里路的村子,村子东边便是诸城市最大的水库--三里庄水库。“诸城市里都是喝这里的水,没尾巴老李娘的坟就在水库边上。”随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在村里,本报记者随便问了几位碰到的村民,他们都称没尾巴老李就是他们村的,而且是他们老李家的“老祖”。谈起没尾巴老李,这里的人总能讲上许多和这个村子有关的故事。“老辈人都是这么讲的,一辈辈传下来,肯定没错,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还在我家呢。”现年63岁的村民李金平的话说得信誓旦旦。

本报记者随同李金平来到他的家中,果见在其家中供奉族谱的地方供奉着一截尾巴样的东西。“整个村子大部分都是李姓,这“尾巴”也是轮流保管,现在正好轮到我家。”李金平说。李金平还告诉记者,李氏家族出了个乐善好施、扶危济贫的没尾巴老李,南三里庄的李姓人都引以为豪,将那“半截尾巴”视为圣物敬奉。每到逢年过节,李氏长辈都要将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置于案上,摆上供品,燃纸焚香,全族人按辈分大小排成队,磕头朝拜,十分虔诚。

那“半截尾巴”显然是后来做的,本报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那“半截尾巴”大约有30厘米长,5厘米粗细,颜色是黑色的,外边是一层绒布样的东西。李金平回忆说,遗憾的是清末民初反“毛子”,那半截真的尾巴被途径三里庄的“老毛子”当稀罕物抢走了。后来,李家人便仿照原来的龙尾巴制作了一条,仍当圣物看待,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要祭拜。

至今,在南三里庄还沿袭着“晒龙尾”的习俗。据传,在三里庄,每逢大旱,李氏后人就会想起没尾巴老李,试着将其“半截尾巴”拿到天井里祭拜。当日或者第二天,必然有雨。

“晒龙尾”起源于明初,相传是从李氏家族长支一世祖李开原开始的。关于这“半截龙尾”的来历,据李氏族人讲,可追溯到隋朝,由李氏族人代代相传,到李开元这一辈,已流传保护了余年。

黑龙沟村

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

在诸城市文化局整理的申报资料中,本报记者看到这样的文字:没尾巴老李出生在诸城市龙都街道办的黑龙沟村。

赵廷禄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地方有大大小小7个黑龙沟村,都是为了纪念没尾巴老李对诸城人的功德和对母亲的忠孝的。黑龙沟村还是全国最大的鸭嘴龙化石所在地,是龙的故乡,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龙骨,村里还有一个地方叫龙骨涧。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到现在还相信,地下埋藏的龙骨,都是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变的。

不过,一个确切的事实是,人若有外伤,用黑龙沟的龙骨一擦,既止疼又不感染。村里人说,没尾巴老李是个重情的人,连自己的骨头都能为人治病。

赵廷禄告诉本报记者,其实,两个村的传说并不矛盾。传说中,黑龙沟村是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而三里庄则是没尾巴老李的另一个家。“桃红死后,李憨就搬出了黑龙沟,来到了城南一片空地上盖了三间草屋居住。后来又续了弦,有了三男两女,后来就繁衍成了现在的三里庄。本报记者观察了一下,黑龙沟村离南三里庄并不远,一个在龙骨涧的西头,一个在龙骨涧的东头,两个村子的人都说是没尾巴老李的后人。

大旱三年

忘不了五月十三

赵廷禄告诉本报记者,诸城没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别于其他地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传说早;二是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至今多数姓李;三是有座没尾巴老李娘的坟;四是当地大人小孩都知道“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的民谚。

“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这一密州谚语,说明至晚在北宋年间诸城就有没尾巴老李的传说了。赵廷禄说,乾隆年间的《诸城县志》载:苏轼祈雨常祈常应,所以把本来叫卧虎山的山改名常山。常山就在离三里庄东南不远的地方。而在诸城三里庄和黑龙沟一带,人们到现在还把苏轼祈雨“常祈常应”的功劳归在没尾巴老李的身上。

李金平告诉记者,老辈就有这样的传说,苏轼祈雨的日子是五月十三,正好是没尾巴老李娘的忌日。每年的这一天,没尾巴老李都要回来给他娘上坟,没尾巴老李回来上坟就要伤心流泪,所以才会有雨,苏轼是沾了没尾巴老李的“水气”。

他每年都留心观察,屡试不爽。几乎每年阴历的五月十三,诸城都要下雨,就是没有大雨,也会阴天滴几个雨星。

桃红坟

李家至今在拜祭

传说中,桃红死后,李憨把她埋在庄的东北角。后来,李憨从黑龙沟搬到南三里庄后,便将桃红的坟迁到了现在南三里庄村东南角的徐家洼处。坟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桃红之墓”四字。日本鬼子修海清路时将其毁坏,平了坟,并把墓碑修了路。

李金平告诉记者,后人根据记忆中的地方,又起骨到现在的三里庄东南李家林,即三里庄水库西坝处。雨季一到,坟就被淹没,冬春季节,坟就露出水面。每逢清明节和春节,南三里庄的李氏族人便来到大坝处,烧纸焚香,磕头拜祭。

现已80多岁的李法富老人回忆,桃红坟从徐家洼起骨时,本来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但当扒挖坟墓时,忽然从东北角上飘来几块云彩,不大工夫便布满天空。几声闷雷过后,雨就下了起来,没多大工夫,又雨过天晴了。老人都说,那雷声是没尾巴老李的哭声,雨是没尾巴老李的眼泪,孝顺着呢!

在南三里庄村西有一口当地人叫做“冢子”的大坟,当地也有人说,那是桃红的坟。记者了解到,这里不再属于南三里庄,虽说逢年过节其他村也有人到这口“冢子”边烧纸拜祭,但南三里庄人都不承认那是桃红的坟。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拜祭的水库里的那口坟才是真正的桃红坟。

李金平老人还领着本报记者去指认了没尾巴老李娘坟的地方。坟在修水库的时候已经被夷平了。李金平仍然清楚地记得,没尾巴老李娘的坟在着的时候,过年上坟,村里人都到这里烧纸,他本人就跟着老人给没尾巴老李娘上了好些年的坟。

老家具体在哪不重要

关键是没尾巴老李的故事

不但引人入胜,而且还告诉人们

不要害怕困难,要敢于同自然灾害

困难、恶势力进行斗争,同时

它也是山东人闯东北的生动写照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它包含着许多至深的道理

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

善良、正义等。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是一个故事,抛开它的真实性不谈

让现代人传承他的美德

是挖掘研究的一个价值表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dd/14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