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即墨书风12首明清至近现代即墨籍文人赞咏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

即墨城东南有一座山,名不其山。旧时,山之东麓有一座书院名康成书院,相传乃东汉大儒郑玄筑庐授徒讲学的地方。康成书带草,则因郑玄用其捆绑经书而得名。

据《后汉书·郡国志四》注引《三齐记》载:“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士人名曰康成书带。”

小注:

不其山: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不其山,(即墨)县东南二十里”,今隶城阳区惜福镇,属于崂山山脉三标山支系统。

郑玄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此,历代文士和史籍皆把书带草视为郑玄教授不其山的象征,游览、寻瞻、凭吊、赞咏不其山、康成书院、书带草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也因此留下了琳琅满目的关于书带草的诗文辞赋。

李白有句:“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苏轼咏道:“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辛弃疾亦有:“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

杨万里赞它:“满阶只种书带草,黄金非宝书为宝。”

陆龟蒙更是写下颂咏书带草的千古佳作《书带草赋》,他笔下的书带草:“翠影临波,恐被芙蓉见鄙;贞姿傍砌,愁为芍药相轻。发叶抽英,因天受性。”

而近当代建筑大家陈从周先生则是以它命名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书带集》中有诗云:“柳垂岛上馆前兰,春去夏来镇日闲,得借阶边盈尺地,花开数茎自嫣然。”

即墨,作为书带草文化的发源地,本地的后学士子们对书带草更是情有独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品读12首明清至近现代即墨籍文人赞咏康成书带草的诗文辞赋吧!

01

《书带草》

明·周如锦

三鳣讲堂堕,不是一经存。

何似书连屋,仍留草护门。

崔王捃拾好,袁孔表章尊。

吾道信东矣,家家绿满盆。

①三鳣:音sānzhān。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②捃拾:音[jùnshí。意为拾取、收集。

诗人简介

周如锦,字叔文,号大东。即墨人。明万历丙子(年)以选贡作运司,为文汪洋恣肆。著有《紫霞阁文集》。

02

《郑玄》

明·周如锦

嶒嶒不其山,司农住书屋。

绛帐乐无声,书带草犹绿。

嶒嶒:音céngcéng。形容山高的样子。

诗人简介

周如锦,字叔文,号大东。即墨人。明万历丙子(年)以选贡作运司,为文汪洋恣肆。著有《紫霞阁文集》。

03

《书带草赋》

清代·周毓正

天开道域,地发奇英,人知爱古,草亦尊经。

书缘情而指事,带因类以象形。

肇嘉名于汉代,留遗迹于山扃。

忆昔康成负笈,载道东归,栖心艺圃,抗志岩扉。

从容马帐,磨厉董帷,凌朝披简,午夜燃藜。

既掇芳而猎秀,亦赏奇而晰疑,辟诸儒之榛荆,揖千古于藩篱。

蔚有灵根,钟兹大麓,《尔雅》遗编,《山经》失录,绕砌舒青,当窗延绿,翠带横空,芳心似束。

丛拟薤而盈尺,叶匹兰而成幅,映帘幙而增妍,别蓬蒿而列族。

若其秋风萧瑟,摇落堪怜,荄枯金谷,箨积平泉。

于斯时也,芰制裂,荷裳残,兰佩解,惠帷搴,莫不委若敝屣,荡为寒烟,尔乃晚而弥劲,柔而能坚。

分一席于芸阁,随五车以周旋,结绸缪于竹素,独宛转于韦编。

彼夫苾刍之名,来从西域;养神之芝,表于东极。

南国则薜荔兴歌,北堂则忘扰著什。

以至苻氏之薄五丈,淮上之茅三脊,献瑞争奇,艳今烁昔。

然不过托迹空门,寓言道笈,伴羁客之牢愁,助思夫之叹息。

纪兴侈受命之符,封禅鼓方士之臆。

匪有益于名教,曾何关于坟籍?

维兹卉其可贵,附青云而益彰。

陋出山之远志,避当门之见戕,慰幽人于薖轴,晤先圣于羹墙。

噫嘻!通德里,郑公乡,劳山侧,沧海旁,书虽毁兮草犹绿,带其褊矣风正长。

忆王孙兮已去,望美人兮何方!

惟生刍兮如玉,或庶几乎大国之香。

①扃:音jiōng,是指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上闩,关门;门户。此处指山的门户。

②幙:音mù,古同“幕”。

③荄:音gāi,指草根。

④薖轴:薖,音kē。薖轴,出自《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阿,硕人之薖。”、“考槃在陆,硕人之轴。”古人常将“薖轴”连用,意为:(1)用以指代贤者、隐士、高士或隐遁、隐逸生活。(2)虚乏饥困貌。此处作(2)解。

⑤羹墙:音gēngqiáng。出自《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於墙,食则覩尧於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诗人简介

同治版《即墨县志》载:“周毓正,字衷恺,号心雪,湘子。少聪颖,于书无所不读,才名冠一时,成进士,出宰浮山,务以德化其民。罢归故里,建先祠,置义田,睦姻任恤,事事可风。尤喜陶成后进,执经问字者屦错户外,一时名隽尽出其门,远近师尊之。著有《中溪集》。”

周毓正,原名毓真。即墨人。康熙六十年(年)进士。曾任浮山县知县。著有《中溪集》、《心雪斋集》。

04

《书带草歌》

清·黄垍

不其城东山环聚,奇峰万叠海东注。

山隙旧院遗址存,康成先生读书处。

先生卜居近烟岛,读书万卷气浩浩。

至今相去千余年,父老犹传书带草。

草名书带不概见,灵根独产康成院。

君子考德兼考物,一草一花焉可没。

忆昔先生注葩经,鸟兽草木皆知名。

山川陵谷发其英,特生经草报先生。

草之叶,青如黛,堪与先生纫兰佩。

草之花,皎如云,堪与先生比清节。

草之香,淡以水,堪与先生解酩酊。

草之露,清且寒,堪与先生滋砚田。

区区一草何足荣,从来物皆以人称。

赌物思人怀令德,如见先生旧典型。

远拟召公裳,近比莱公松。

遥遥百世系人思,常留古道照颜色。

我今吊古崂山麓,寂寞寒烟锁空谷。

山高水长人已去,山中带草年年绿。

仰俯千载一凭吊,不尽悲风吹太古。

诗人简介

黄垍,字子厚,号澄庵。即墨人。康熙癸卯(年)举。著有《夕霏亭诗集》。

05

《康成书院怀古》

清·黄体中

崂山嵯峨碧云端,三月涧深墨水寒。

万壑纡回丹凤舞,千岩起伏紫龙蟠。

烟雾层层锁三标,巨峰华楼郁岧峣。

一蛇蜿蜓成曲势,万马奔腾逐怒涛。

路转峰回地忽变,群山到此开生面。

牛羊践没惟荒榛,内有康成读书院。

昔闻开讲不其阳,相从负笈皆贤良。

毛诗周礼尽在是,至今翰墨余馨香。

落日空山鸟鸣幽,物换星移几度秋。

行人争觅书带草,过客尚怀篆叶楸。

从来世事有新故,秦汉遗迹何足数。

山阴谁识神人鞭,姑岛空传天子墓。

何如先生一亩宫,山高水长永无穷。

道接洙泗源流外,名垂谢范史册中。

我欲为起道德里,肖像康成祀故地。

左倒逄萌右王扶,真与崂山相终始。

①岧峣:音tiáo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

②洙泗:音zhūsì。即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③谢范:谢,指谢灵运,南朝宋夏阳人,博览群书。范,指范宁,东晋顺阳人,少时专心好学,居官所至兴学校,功用甚广。

诗人简介

黄体中,字仁在。即墨人。雍正麋贡候选州同。著有《来山阁诗稿》。

06

《康成书院》

清·黄岩

黄宫古井水长清,书带年年自向荣。

昔日礼堂无觅处,遗馨犹可识先生。

诗人简介

黄岩,字仪廊。即墨人。嘉庆岁贡。

07

《书带草》

清·蓝志藎

炎汉之季逢兵燹,赤地千里无苔藓。独有灵草郁青青,百万黄巾不敢践。

一草何缘能却兵,植自经神郑康成。其叶如兰复如蕙,曰书带草锡嘉名。

闲取此草束我书,缥缃缭绕倬有余。一束再束思往事,忽忆先生旧隐居。

常年绎帐事马融,学成三年吾道东。归来高卧南山麓,名与带草共芜穿。

通德里中通德门,此草若为守篱藩。篆叶楸高多美荫,惯与此草护灵根。

涤举余沈洗砚水,浇灌新叶长逾尺。谁供采撷谁搴芳,泥中旧有双诗婢。

闭户著述岁月多,日与此草共摩挲。注诗注书注易礼,芸叶香伴老烟萝。

一日先生出游衍,猝遇妖气秋风卷。贼人知重先生名,齐向车前拜俯俯,

相戒不入通德里,望见劳草即远徙。无算人民避刀兵,此草坚于大军垒。

吁嗟乎!猗兰操罢老东山,孔墓蓍草茁苔斑。不其山下传道脉,带草萋萋夕阳闲。

治乱与废数千载,几经桑田几沧海。汉家城郭古迹湮,康成故里口碑在。

君不见崂峰之北墨水东,年年新带萦绿葱。只今振文育英者,犹有书带草遗风。

诗人简介

蓝志藎,字伯华,号悃臣,咸丰辛酉拔贡生,同治壬戍恩科顺天举人,选授蒙阴县教谕。著有《诗草》一卷。

08

《郑公乡》

清·黄守和

秦汉遗踪久渺茫,居民犹说郑公乡。

诸生散后余书带,野老相逢问礼堂。

一带名山堪托处,千秋大业未全荒。

传经为想当时地,处士星高夜有光。

诗人简介

黄守和,字心田,号蔼村。即墨人。清代诸生,著有《四书汇考》、《周易集解》、《劳山诗乘》、《梦华新录》、《紫藤居诗草》、《北游草》等。本诗录自《劳山诗乘》。

09

《书带草》

清·黄念瀛

宅近郑公乡,有草名书带。

当门不肯除,冒雪无能害。

竹简结青葱,葩经萦杳蔼。

他时化为萤,仍在芸窗外。

诗人简介

黄念瀛,字子登,号仙洲。即墨人。清代处士。著有作品《平仄千字文》、《紫云山房诗草》。

10

《不其山》

现代·周至元

岩如培塿石如拳,带草篆楸亦等闲。

却自高人芳躅驻,二崂名重不其山。

①培塿:音péilǒu。意为小土丘。

②篆楸:音zhuànqiū。旧时,康成书院周围有两种奇特的植物,一日书带草,一曰篆叶楸。据传书带草系郑玄从外地移栽于此,其叶如兰,长而有韧性,可用以订书。篆叶楸因叶之纹理酷似篆书,因得名。如今这两种植物已不复存。

诗人简介

周至元(-),名式址,号懒云。即墨城坊子街人。民国时期即墨著名格律诗人、书画家和地方史学者。钟情家乡山水,酷爱诗画创作,曾多次游崂山,有《游崂指南》、《崂山名胜介绍》、《崂山志》等著作。其诗文遗作编纂成《周至元诗文选》。

11

《书带草》

近当代·蓝水

缥帙已亡别取材,康成当日携书来。

保存古籍赖经纪,录用遗才到草菜。

不使斯文归散失,常教奕叶好栽培。

谁知翰墨护持者,偏自出身山水隈。

隈:音wēi。本义指山或水弯曲的地方,亦可引申为边际、角落。

诗人简介

蓝水(-),原名桢之,字山泉,号东崖。即墨人。一生酷爱山水,曾七次游崂山著有《崂山古今谈》《崂山志》《东崖诗集》等作品。本诗出自《东崖诗集》。

12

《书院寻古》

当代·韩乃桂

马道东向崂山深,书带草绿不其春。

今叹无人识康成,孤立秋山怅白云。

诗人简介

韩乃桂,字芳直,号东崂逸人。先后从事教书、修志、文化、民政等工作。著有《东崂浪吟》、《即墨走笔》、《即墨语林摭叶》、《韩乃桂文集》等作品。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结语

以上诗句里,最是喜欢周毓正《书带草赋》里面的两句:“翠带横空,芳心似束。丛拟薤而盈尺,叶匹兰而成幅,映帘幕而增妍,别蓬蒿而列族。”

康成书带草大概是最有书卷气的草了,它丛生一圈,叶子细长如薤,颜色翠绿鲜润,却又坚韧异常,凡此种种特点,处处透着文雅、高洁、清幽之气,恰如黄垍《书带草歌》中所咏:

“草之叶,青如黛,堪与先生纫兰佩。草之花,皎如云,堪与先生比清节。草之香,淡以水,堪与先生解酩酊。草之露,清且寒,堪与先生滋砚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ly/14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