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戏说一个学习型道士在大即墨帝国的创业之

在我们山东即墨东关小学院内,有一座古墓。古墓里面葬的一位道士。这位道士在中国道教史上,那是大大滴有名。这位大大滴有名的道士,就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华盖真人”的刘若拙道长。

刘道长出生在唐朝末年,是四川灌县人。说起来,老刘家还是正宗的帝王后人,和汉高祖刘邦是一家子。但老刘家这一支人挺另类,听说刘邦当了皇帝不但不去长安投亲做官,还拉家带口从江苏沛县迁到四川灌县,开荒种田过平民生活。于是呢,当大汉帝国总裁刘邦挂了之后,刘邦的太太吕雉接管大汉帝国,对刘邦的远近亲属好一顿收拾,杀得天下人都不好意思再姓刘。倒是人家刘若拙道长的远祖,继续安稳地过着小日子。看来人家老刘家这一支,一开始就有远见能未卜先知,有仙气儿。

有仙气儿的人家,后代当然就不一般。刘若拙出生时候,碰巧父母在逃难路上。出生后不几天,碰巧母亲去世了。父亲没法儿养活他,只给他取了个刘巧的名字,就把他送人了。没想到不几年,刘巧养父养母碰巧也相继去世。于是刘巧送进成都西南的青羊宫,出家做小道士。

青羊宫的一把手儿德宏道长道法高深,见小刘巧大眼生生一脸灵气,就说碰巧儿碰巧儿,一般没好儿。碰巧儿这事儿就像碰瓷儿一样,演砸了那是因为没碰对人啊!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你这个小刘巧儿,以后就叫若拙吧!

这下,改名若拙的小刘巧果然算是碰对人了,马上就显露出不是一般的天才儿童。一入门,更是接连跳级,每门功课都满分,每个学期都是三好道士。十几年下来,无论道家外功套路内功心法都出类拔萃,很快成了青羊宫青年道士中的第一高手。于是,师父德宏道长就让他提交毕业论文毕业,然后要么到江湖上去自谋职业,要么到高级学府继续深造。但少年刘若拙却表示,对青羊宫母校有感情,还想再留校念两年。

于是,德宏道长借一次师徒二人“太极推手”时候,突然催动内力双掌一翻,横推过胸,将刘若拙打翻在地!

刘若拙口鼻流血,一下子懵了:老师,你特么……特么这是来真的啊!

格老子!不服气是吧?知道来真的还不赶紧卷铺盖滚蛋?对待主动要求留级的好学生刘若拙,德宏道长无奈之下,甘冒损毁教师形象之险,毫不客气地将刘若拙赶出青羊宫。

于是,刘若拙只好又到了四川鹄鸣山,在当年道教开山祖师张天师进修的地方继续学习。三年学习期满,又到了广东罗浮山,炼丹家葛洪毕业的院校,跟哲虚道长继续进修。

在罗浮山进修三年,刘若拙把“正一教”的“不吃饭也不饥困功”、“呼吸空气就能饱了功”、“画符请神功”、“驱鬼功”、以及“五雷心法”等道家法术都学会了。终于功德圆满,修完道教全部课程。如果说成都青羊宫是道教的西南大学,那么鹄鸣山三年广东罗浮山三年就是硕博连读。刘若拙已经算得上是不亚于任何海龟的土鳖级高端人才了。此时中国道教,可以简单分为张天师为祖师的“正一教”,和以王重阳为始祖的“全真教”。亏得王重阳现在还没出世,要不然学习型道士刘若拙同学恐怕连全真教也就学了。

可刘若拙毕业之后找工作依旧不容易。于是,在博导哲虚道长的推荐下,刘若拙来到咱们即墨崂山,投奔师叔李哲玄。

那时候,李哲玄已经在崂山现在的太清宫附近,注册了太清宫的前身,“三皇庵”道教事业发展公司。平常为当地人求雨啊,看病啊,植树造林啊……各项业务开展得挺好。据说,崂山太清宫的那棵“龙头榆”,就是李哲玄道长亲自栽的。

刘若拙和师叔李哲玄师出同门,同是罗浮山道教博士点出来了,再加上两人比较谈得来,李哲玄自然要提携这个小师侄,就指点刘若拙说,崂山这地方环境幽静,道家气场强烈,很适合咱们道家创业,只是目前北方的同行们都还没注意到。你先随便找个地方,不用急着注册商标,先干起来再说!

于是刘若拙就在崂山现在的太清宫西南,钓鱼台那儿,盖了个小茅屋。没剪裁没放开门鞭,甚至连公司名都没起,就开张了。

公司开张了,就要赶紧做业务。做什么好呢?当时的崂山,山高林密生态环境好,豺狼虎豹非常多,经常出来抓个采药的赤脚医生或打猎砍柴的驴友吃吃。而当时山东好汉武二郎之类的英雄豪杰也不往这边溜达,于是崂山一带的老虎啊、狼啊什么的,越来越多。到后来,已经严重影响了道教业务在崂山的开展。老虎动不动出来吃人搞得投资环境不好,山外谁还会进山来跟道士们合作?

那就从投资环境治理入手。刘若拙很快就从这里发现商机,马上挽挽袖子绌绌腰,数个一二三四五,直接就进深山了。

刘道长进深山没有人的地方能做啥业务?当然是打虎啦,把以后武二郎负责的一块儿业务先做起来。数个一二三四五啥意思?喝了五碗即墨老酒啊。当时尽管没有“透瓶香”之类资金注入,但咱们大即墨帝国本地“即墨老酒”壮胆长劲儿比“景阳冈”还厉害,根本不用十八碗……(一不小心植入俩广告,请自觉付费昂)

再说,刘道长二十年功夫当是白练的?道家内家拳,外家拳,加上五雷神掌……三下五除二,直把崂山的豺狼虎豹们打得哭爹喊娘,死伤无数。原本繁荣昌盛的大老虎们最后见崂山这地方实在没法儿呆了,只好分成两支,连夜外逃。往哪跑呢?向北的这一支先到了海阳招虎山,看看刘若拙道长还能溜达过去,只好继续跑出山海关,一直跑去了东北,进入长白山山高林密的原始森林,成为“东北虎”。另一支则沿东部沿海一路向西南跑一直没歇且,直接进入华南山区,成了“华南虎”。

刘若拙道长把豺狼虎豹打跑了,崂山道教实业投资环境彻底改观,不但崂山的老百姓们高兴,崂山的道士们也欢气。于是,在李哲玄道长的倡导下,崂山道士以及当地老百姓一起给刘若拙道长送了一块扁,扁上写着“驱虎庵”三个字。于是刘若拙的公司名也有了,接着马上就办理了注册登记。以后驱逐狼虫虎豹这块儿业务,别人是抢不去了。崂山虎狼绝迹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喜大普奔,遗憾的是,现在在咱们崂山,却再也看不到野生的老虎了。

李哲玄去世后,作为罗浮山道教大学校友,刘驱虎庵顺理成章控股太清宫,刘若拙成为新一代主持道长。凭着一身打虎的本事,用威虎山“八大金刚”的话说:除了崔三爷,谁有资格当老大?

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刘道长终于做大了自己的事业。

后来到了公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大宋帝国的皇帝。赵匡胤听说崂山有个道士很牛,就派人找刘若拙进京,说道说道。陈抟老道士占华山,是从我手里下棋赢过去的,你凭啥不走两步就占了崂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叫人家当皇帝了呢。刘若拙没办法,只好到河南开封府,去陪赵匡胤唠嗑。没想到两人一拉呱,居然挺对脾气。赵匡胤当即就说,你别回崂山了伙计,干脆在我这儿干吧。我封你为左街道录,掌管天下道教事务,你帮我安抚安抚宗教界人士,安抚安抚老百姓,稳定民心。

刘若拙的这个职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当了主持工作的副会长,也相当于做强了自己的事业。刘会长不能推辞,只好上任。七八年后,大宋帝国政治稳定了,老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了,刘若拙坚决提出辞职。开封府再好也没有咱们崂山好啊。

赵匡胤见刘若拙坚决要走,也就不敢强求。于是就赐他“华盖真人”封号,放他回到崂山。并且拨出巨款,帮刘道长修建了崂山上清宫和太平宫。

崂山上下搞了大规模建设,再加上这时刘道长名满天下,于是崂山道教业务蒸蒸日上,四方八方道众纷纷来投资入股。往往早晨天还没亮,就有一群男男女女道士拍打开山门涌进来:俺们是来投奔刘真人的,请提供优质卧房和荤素搭配合理的饮食……

刘道长还没安顿下这帮道士,又涌进一群山民:俺们上山伐木头,被大树砸了腰,折了腿,求真人给我们接个骨,开个药……

刘神仙,请你给我们刚出生的儿子起个名,另外再给俺化一道符水,顺便给俺媳妇美美容,减减肥….

刘真人,俺邻居王二麻子偷了俺一只鸡,红冠子的崂山土鸡,您可要替俺主持公道。

刘道长,俺家老公叫狐狸精给迷了,求您用五雷法劈了那个逼样滴……

日常工作没法儿做了。天天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还不把人愁死?刘道长挠挠头,把目光投向咱们的“千年商都”即墨。

即墨城人文气息浓厚,老百姓大多会做小买卖搞市场经济,忙忙碌碌,小日子过得挺充实,况且即墨城东门外“高真宫”早就要求合资兼并,何不把那地方作为“太清宫”集团公司驻即墨城办事处,到时候就在那里讲讲经?那样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进山来骚扰了。

于是,刘若拙变收编兼并了即墨“高真宫”,往来崂山即墨崂山之间讲课清修,不再管日常凡俗事务。

到了宋太宗淳化二年腊月,一个风清月白之夜,刘若拙突然记起师叔李哲玄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华盖如烟身是客,真人如斯终于墨。一下子身心空明,恍然大悟。暗想这么个好日子,这么个好地方,我特么还不赶紧成仙还等什么?于是淡然一笑,坐化成仙而去。

刘若拙道长成仙之后,他的学生们遵从他的遗愿,就把他葬于即墨高真宫前,也就后来的在的东关小学院内。

华盖真人刘若拙的故事,很神奇,也很励志。大家来我们千年商都游览即墨古城时,不妨去看看刘真人的墓碑,沾点儿仙气,受受鼓励。即使成不了神仙,至少也学着人家“华盖真人”那样,把事业做大做强……

姜泽华:别号三逸狂客。山东即墨市人。作家。驴友。









































白癜风诚信医院
北京中科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fz/1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