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市内动态市发改局赴胶州即墨两市考察

近日,市发改局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赴青岛胶州市和即墨市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和现场观摩,考察团对两市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的意识感触良多、深有体会,找到了与先进市的差距。相关考察情况如下:一、两市先进做法(一)在项目争取上“不抛弃、不放弃”。两个地方的干部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即墨市引进亿元的一汽大众(青岛)华中生产基地耗时4年之久,期间有武汉、无锡等4个地级市同时竞争,对比其他城市,即墨市毫无优势,而且一汽大众从没有在县级市落户的历史。面临内忧外困的竞争环境,即墨市在德国考察团考察初期,就安排专人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得知武汉的汇报材料仅有中英两个版本时,即墨市连夜制作了中、英、德三个版本。在即墨市谈判的第一天,德方代表提出近个问题,即墨市一个晚上全部予以解决答复。正是靠着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在看似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即墨市不放弃任何机会,成功实现“逆袭”。(二)在产业振兴上“巧构思、谋转型”。为加快转调,即墨市依托传统服装批发产业,联合多家国内服装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了总投资66亿元的中纺联合纺织服装贸易城项目。该项目采取“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群+品牌中心+生产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交易额-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年地方税收可达5亿元,将有力促进即墨乃至青岛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化升级。(三)在名片打造上“大格局、大手笔”。胶州市通过建立健全“以商招商”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多种招商平台,有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增长,城市综合吸引力大幅提升。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百日奋战”活动,突出航空产业和高科技项目招商引资,引进过10亿元项目4个、总部经济项目2个,实现新增投资亿元,全力打造“千亿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依托胶东国际机场的开工建设和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正式运营,创建了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和示范物流园区,全力打造“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链。与太古航空工程签订投资协议,拟投资15亿建设5座飞机大修机库、10个现代化定检机位;与中航集团合作打造百亿级航空产业园,计划把胶州打造成幸福宜居的航空大都市。(四)在招才智力上“引得来、留得住”。两市都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有机结合,以招商促引才、以引才促发展。胶州市依托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机械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深化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哈工大、华中农大和北航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实现研发、制造“零距离”衔接。设立1亿元扶持基金,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创客中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胶州市拥有院士10人、“千人计划”专家4人、博士人、硕士人、本科及高技能人才1.6万人。(五)在工作作风上“勤走动、取真经”。两市主要领导经常带领市经济部门负责人,赴国家部委进行工作汇报和面对面沟通,有效促进了项目、试点、土地等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解决,为两市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两市发改部门经常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赴国内先进地区考察观摩,学习国内先进地区的好做法、新经验,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升创造机遇、抓住机遇的能力。二、经验启示新常态下,人流、物流、资金流,决定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围绕这一经验,得出以下启示:(一)城市发展,贵在地域、重在交通。胶州市拥有2个铁路客运站和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其中,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是山东省内唯一铁路“陆港”,现已开通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口岸国际联运班列,可直达欧洲阿姆斯特丹,将45天海运时间缩短为15天铁路运输;拥有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以及胶济、胶黄、胶新、胶济4条铁路客运专线;规划有4F级胶东国际机场;物流园区与黄岛区前湾港无缝对接,胶黄线进入前湾港的货物均免除运费,由胶州市财政每年至少补贴0万元,有效提高了运输能力。胶州市在地域优势方面虽然与我市旗鼓相当,但能及时借助先天条件,最大限度发挥交通区域立体优势,由此可见,交通的大发展就是城市的大发展。(二)经济载体,贵在层次、重在争取。历经多年苦心经营,胶州市成功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副厅级)、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国家级物流园区”三张城市新名片,为其在更高层面上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家级开发区,胶州市着力打造“六区五中心”,即高端制造业区、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省级高新区、保税物流功能区、高端商务配套区、生态湿地修复示范区、装备制造业云服务技术中心、3D打印技术研发制造中心、工业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中心、海洋工程技术研发制造中心、中集冷链研发制造中心。注重产城融合,规划建设了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专家人才公寓、医疗中心等项目,争取5-7年再造一个新胶州。同时,依托国家级临空经济区,胶州市正在着手打造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港,并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在3张名片的带动下,城市可吸纳的有利资源不断增多、市场经济下的发言权不断提高、上级政策倾斜度不断加大,由此可见,争政策、争平台与争资金同等重要。(三)重点项目,贵在招商、重在土地。为保障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建设,胶州市每年都争取建设用地指标0亩。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开展“大项目突破年”和“双月奋战”活动,全市新签约过亿元内资项目67个,新批准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33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个,新投产过亿元项目32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亿元,增长19.2%。开工建设重点服务业项目30个,完成投资65亿元,在大沽河沿岸建设总投资近亿元的服务业项目组团。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家,成功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鸟瞰胶州市版图,大项目遍地开花,暗喻了该市的招商力度和争请土地的效率,由此可见,招商和土地指标争取双管齐下,是重点项目建设的第一保障。(四)资源利用,贵在借力、重在发掘。胶州市借力社会资本打造生态、民生等工程,在少海湿地整治建设过程中,没有动用财政资金,完全由政府主导,由开发商投资。依托少海湿地大型水体,胶州市规划了总面积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28平方公里的少海新城项目。项目以“两湖、一带、三岛、多片区”作为主体框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服务型景区。通过积极争请,景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青岛市旅游标准化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项目的南湖旅游景区已全面开放,累计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少海湿地在其他人眼里也许不过是一池淡水,而在胶州人手里却变成了聚宝盆,由此可见,利用现有资源借力发展,“死水”也能变成“甘泉”。三、几点建议一是围绕放大区位优势,加快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交通好经济必然好。建议加快推进龙烟铁路建设;争取环渤海高铁北线尽快纳入国家干线网络;争取烟台市尽快建设机场轻轨专线;争取尽快恢复蓬莱至大连的黄金航线。二是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开启智力招商时代。只要有人才就会有项目。建议加快建立“招商+引才”体制机制,把人才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突显出来。我市作为宜居旅游城市,应着重引进工业设计、软件、研发等技术团队,积极举办、承办高端会议和展览活动,全力打造“蓬莱设计”品牌和区域性会展名城。三是围绕打造城市载体,加快争取项目发展平台。国家级平台是新城市的有力载体。建议合力争取国家级试点、园区;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发展平台;争取把蓬莱空港经济区发展纳入省发展战略的大盘子;尽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是围绕提高投入效益,加快转变财政注入方式。有钱用在刀刃上。建议财政扶持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变无偿下拨、无偿使用为引导撬动、有偿使用,改变扶持资金以“撒胡椒面”的形式进行不计成本和效益的投入。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fz/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