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变迁,目前即墨市下辖地区共有7个街道办,7个镇,你知道大即墨各街道办、镇名字的由来吗?相信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即墨人也不一定清楚吧!
不信?你自己看看,知道几个!
环秀街道因即墨城南城门而得名。
即墨城为隋代所建,元至正十一年(年)扩建,城以土筑,开南、东、西3门,南曰“景岱”。明万历二十八年(年)重修城池,易土以砖,因即墨城南面处在秀美山川的环抱之中,改题南门旧额为“环秀”。
通济街道因即墨城西城门而得名。
即墨城开西门“临川”。明万历二十八年(年)重修城池,改题西门旧额为“通济”。
北安街道位于即墨城北,取其平安祥和之意,素有即墨北大门之称。
(说起北安,如果你不熟悉,但是说起这里的大企业亨达、“TCL”你一定不会陌生)
龙山街道据传是因为域内的天井山上有个井,井内有龙,传说直通龙宫而得名!(小编觉得,有龙的传说,这一定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
龙泉街道源于域内有“金龙泉”、“银龙泉”、“玉龙泉”等9个以“龙”命名的泉眼,龙泉街道因此得名(不知道现在这些泉眼还有没有泉呢?)
鳌山卫街道源于明代卫城。明初,为抵御倭寇入侵,明政府在莱州府的沿海一线建有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三卫城。据《重修鳌山上清宫碑记》载:鳌山卫乃北宋末年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布道至此,观其僻处海隅,山脉蜿蜒来自西,十字街之东西南北有天然石垒数处,其形如“鳌”,遂名之。(鳌?就是汉族传说中的大龟呀,你应该知道的吧!)
温泉街道因域内多温泉而得名。此地温泉,蒸腾如汤,故称“汤上”。抗日战争后,改为温泉。
田横镇因域内田横岛而得名,田横岛因秦末汉初的齐王田横而彰名。现在的田横镇还包括了丰城和王村!丰城相传是明永乐年间,于姓人家最早迁来此地立村,为祈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故以吉祥嘉言取村名为“丰城”。
金口镇因域内金口港而得名。明代有金姓父女泊舟于此,故称“金家口”。清乾隆年间,金口港已被辟为商港,十九世纪中期达到繁荣顶峰,成为黄金口岸。现在的金口镇还包括了还包括了从前的店集中心社区,相传因市集较大,村中开有多家旅店,常有来往旅客住宿,清以前称“客旅店”,后简称“店集”(“店集”——很多旅店的大集,真是简单粗暴!)
灵山镇因灵山村而得名。村名源于村南灵山,灵山素以灵气著称,山上有碧霞元君和灵山老母庙,亦因山形灵芝,故又名“灵芝山”。
段泊岚镇因镇驻地原称“四铺栏”,明清两代是即墨通往莱州府的七段铺之四。由于元代建铺之初,此地临洼负岭,多山岚之气,铺卒立栅栏(铺卒立栅栏简单来说就是驿站、关卡的意思)自卫,故称“段铺栏”,后演变为“段泊岚”(不知道为啥,小编看到这个名字就自动带入到武侠小说里了,想到了水泊梁山~)
移风店镇源于金代兵屯“移风寨”,当系金人占领此地后,为强化治安,转移风气,改变当地居民文化习俗而命名;还有一个说法是此地明清时期为较大的市集之一,开有旅店,后演变为“移风店”(小编看到这个镇名就想到了《西游记》里面那个“大王叫我来巡山”的小钻风,别问为什么,脑洞大)。现在的移风店镇还包含着从前的七级中心社区,相传此地明代以前有一座七层古塔,七级源于佛教用语“七级浮屠”。明永乐年间,张姓、丁姓人家迁来此地立村,因在塔之东,故名“东七级”。
蓝村镇明永乐年间此地荒芜人烟,孙姓人家由云南迁来此地立村,因见栾树遍野,故命为栾村。清光绪二十四年,胶济铁路在此设站,称“蓝村站”(据说,因当地口音“栾”读“蓝”所以称蓝村站),栾村也为之改为“蓝村”,镇名源于村名。南泉中心社区现已并在蓝村镇。相传明永乐年间张、王、孙姓人家迁来此地,见有相隔千余米的南、北两个天然喷泉,遂在泉边立村,村以泉名命名为“南泉村”、“北泉村”,镇名源于村名。
大信镇由大信村而得名,大信村原名刁村,后该村无刁姓人居住,村人为图吉利而改称“大信村”。原来的普东中心社区现已并在大信镇,据明万历《即墨志》载:普东社源于普东村,普东村为明代以前所建,因位于普救寺东而得名。
jimoshilvyouju∣千年商都泉海即墨长按,识别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