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史树青先生合影)
(年史树青发现“妙法莲华经”后合影,后排左一为作者)
书画的时代风格与书画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生活习惯、个人爱好、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书画作品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而存在。因此,研究书画必须要了解和熟悉这个画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这个画家的生活经历、当时的世俗等等。
即墨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金代便出现了即墨的两位文化先贤孙仁鉴、孙仁杰,他们二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参加科举,再入仕途,他们二位的事迹最早记载在明朝万历版的《即墨志》,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处于封建社会的金代,文化是繁荣和发展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这时的书画艺术也应当是蓬勃发展的。到明朝早期的宣德年间,当时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书画创作方面不但大力提倡还身体力行,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基层对书画的实践和研究。到明朝的中期,在即墨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学奇才蓝田,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也从事书画创作,即墨市博物馆现藏有其创作的书画作品两幅。这也是人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有即墨人创作的书画作品,观蓝田的书画,可以明显感觉到明代书画时代风格的流露,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其绘画特点与同时代的“青藤、白阳”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典型之文人画,全无矫饰粉墨之姿,表现出了他这个受到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被统治者所冷漠,个人抱负无法实现所流露出的无奈和伤感。
杨盐是晚于蓝田的子侄辈,两人交好,有诗词唱和,杨盐生活于明朝的嘉靖到万历的早期,杨盐尤擅书法,书法师承唐代的书法大家欧阳询,结体严谨,笔力遒劲,虽然受时代的限制有馆阁体的痕迹,但是就其书法而言,其书法功力深厚,气势开张,史料载旧时莱州和即墨有许多他题写的碑刻,书法影响深远,。
明末清初,即墨地区经济繁荣,战事和自然灾害很少波及到这里,为即墨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浓厚的氛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书画名家辈出,成就显著,如明末进士黄宗庠,书法源于唐碑,师承欧、颜,书法作品《千字文》至今观来仍然赏心悦目。
生活于乾隆盛世的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郭廷翕,受其父郭琇的影响,博览群书,倾情地在书法创作的海洋中遨游,他的书法远追魏晋飘逸一路,近学董其昌空灵潇洒一派,加之受到书画大师高凤翰的指点,书法为时人所重,即墨市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十几幅作品,充分地展示出其书法作品的高古、深沉与飘逸,今天品来还会让人驻足赞叹不已。清朝中期以后,即墨书画家如段琨、段璘、沈寅等书画风貌各有千秋,对当今即墨书画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清末到民国初年,即墨书画界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上边提到的沈寅,为近代即墨书画之宗。沈寅,字虎臣,号十半书屋,据即墨著名文史专家周至元考证,沈寅为安徽桐城人,在即墨任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后来落籍于即墨。他的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其生活的年代应当是清咸、同、光年间,这一点,做为他学生的清末民初即墨著名书画家石瑛(石玉之)在其绘画的题跋中,有详实的阐述,为人们研究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石瑛深得陈老莲之绘画精髓,用笔古拙,毫不拖泥带水。石瑛能与陈老莲一样,款识画风不为时代风尚所左右。
沈寅的绘画受扬州八怪边寿民和高凤翰的影响较大,以画芦雁、鹰而见长,用笔较严谨,笔墨娴熟精妙,意境深远空旷,耐人寻味。即墨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张伏山,受教于石瑛、李宣三,从这个意义上讲,沈寅应为其师祖。张伏山年以后自号“横河老人”,他的绘画从传统入手,强调书画同源,注重文学修养对书画创作的滋养和渗透,早期作品师承清四僧的痕迹较重。后来经过近七十余年的笔墨提炼,逐渐形成笔墨遒劲、意境空灵苍润的风格。应当引起现代书画家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张伏山首先是一位学者,然后才是一位书画艺术家,他精于诗书,深研画史,他的精明之处在于知道如何站在前代书画大师的肩膀之上进行攀登。张伏山从受到良好教育的早年、青年到苦难的中年,大起大落坎坷的人生,形成了其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态势,中年以后一心一意悠游于书画、诗词的创造,终于造就了一代书画大家。
近代即墨的另一位书画大家邵庚泉(邵延君)受海派影响较重,于任伯年、吴昌硕书画艺术研究较为深入,虽然邵庚泉后来主要对王雪涛的书画风格过多的实践和继承,但是不能否认邵庚泉受海派影响较深这一事实。观沈寅书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创作,有黄慎、任伯年之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沈寅与邵庚泉书画的发展方向不同,但是其书画艺术的源流是相同的,且他们二位都是学者型画家,于诗词歌赋均有较深造诣,于书画艺术理论、书画史都做过深入研究。正确的理论指导加上书画实践,而成一代书画家,在艺术上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是必然结果,因而他们二位的绘画,清新高雅、宁静,决无霸气媚俗之感,这也是所谓文人画与世俗绘画的不同之处。
民国初年至今,即墨较为活跃和具有影响的书画家还有黄象辕、陈绍元、谭德温、石玉之、解竹苍、江拂尘、吴濂泉、张伏山、邵庚泉、高沄大、王启民等等,以上诸位艺术家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画理、画论,积极从事书画实践,书画创作均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受到了现代人的推崇。
总之,研究书画,就是要了解书画家所处时代的书画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书画风格。这一观点,在书画研究领域基本达成共识。但是,还应当强调的是个人风格更为重要,因为书画的时代风格是通过个人的书画风格反映出来的,没有个人书画风格就无所谓时代书画风格。
所以说要研究即墨历代书画家的作品,就要深入了解即墨美术史的脉络和发展过程。以下着重从三方面对即墨美术史进行研究和论述,让广大即墨市民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情况有一个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
一:即墨明清及现当代画家名录
明清及近现代即墨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艺术便有了繁荣发展的土壤。自明代成化(公元-年)、弘治(公元-年)年间开始,即墨乡土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有杨良臣、杨盐、蓝章,他们已经通过正常途径踏入仕途。自此以后,文化人物如群星灿烂,蓝田、黄作孚、周如砥、黄嘉善、黄宗昌、蓝润、姜元衡、黄鸿中、郭琇、李毓昌等都在历史上留下过耀眼的光芒。
现将明清及现当代书画家以名录的形式列出,以补阙如。
明代即墨书画家名录:
侯庸、吕让、蓝芝、杨良臣、蓝章、王伟、蓝田、
杨盐、黄作孚、黄嘉善、黄克中、宋统殷、黄克家、黄纳善、张鹤榜、
宋德慎、蓝因、赵其昌、宋继澄、黄宗庠、范阶、黄宗臣、杨兆鲲、
黄垍、许铤、黄宗瑗、蓝囦、蓝圜。
清代及现当代即墨(已故)书画家名录:
蓝再茂、蓝深、、蓝润、纪润、纪中兴、马志泮、郭廷翕、周伦先、
周思纁、崔元埠、张仙洲(张登瀛)、郑鸣冈、尤淑孝、江如瑛、
郑杲、德清、周铭旗(周鸣岐)、周鹏翥黄玉书、周正岐、陈绍元(陈少元)、
刘凤翔、黄玉瑚、林溥、王文鄰、王保田(王宝田)、黄立世、陈卯郭、陈笺禅、
王卓泉(王锡极)、周志誾、周志让、谭德温、周抡文、段琨、段璘、江朔芳、郭廷翼、宋祖荫(宋祚音)、蓝启肃、范九皋乔恍、黄克中、秦锡九、纪泽蒲、郭琇、李一山、黄守崇、黄立世、初尚龄、黄寿豹、张鹤、黄承頀、黄承雘、胡子佩、黄念昀、黄象冕、黄如玖、黄心田、黄鼐、鄢昌寿、蓝昌伦、黄守平、冯廷櫆、黄宏世、初乔龄、
初彭龄、周光迁、蓝恒炬、蓝恒法、李志廷、黄子固(黄象辕)、、李正儒、江拂尘(江桂馨)、张文润、叶栖风黄壎、蓝中高、王拱辰、蓝中珪、周翕鐄、蔡宠、欧阳大勋、黄肇颚(黄仪山)、黄佐、蓝启蕊、蓝昌后、王仙坡、蓝淑玉(蓝恒瓒)、李庆林(悟道人)、黄凤文、黄凤翔、周翕键、杜承注、孙乃兴、黄象轼、张绍价、张经啁、、沈虎臣、
蓝人介、陈凤仪、石玉之(石瑛)、黄贞乾、黄宁世、黄济世、徐学元、黄象毂、
蓝升旭、刘显初(刘铎峰)、李书孔、李润生、毛玉佩、刘慎之、解会之、范玉符、
孙毓霖、麦瑞芳、毛希良、黄子元、王法生、赵廷瑞(玉符)、孙忠信王仁山、江敦谨、于江元、江衡卿、李健人、贾从先、李宣三、冯文玠、陈元章、林念沣、李统勋、林涛(文远)、、董政国、蓝启延、蓝湄、蓝荣燮、孙肇玉、于建正、蓝中琮、少农、、解竹苍、周至元、孙介明、赵之傑、石绍先、鞠育山(鞠学人)、衣钦尧、刘秀云、王名佛(悟禅)、陈乐亭、吴濂泉、胡正贤。鲁星五、綦保令(綦保龄)、蓝水(蓝桢之)、
张伏山、张竹坡、杨为来、修德、邵庚泉、高沄大、王启民、江敦瑞、
二:当代即墨书画创作及书画收藏
即墨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人才辈出,特别是群星灿烂的当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下就当代的即墨书画艺术创作及收藏进行研究。
(1):当代即墨的书画创作艺术活动。
即墨当代书画艺术创作和收藏自年以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年以后,即墨市文化馆、即墨工人俱乐部的业务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文化活动活跃,其中,书画艺术活动逐渐走上正规,画展、书画讲座、书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时期,即墨较为活跃的书画家有张伏山、邵庚泉、高沄大、王启民、杨为来、李正儒、赵宇晓、林永堂、李梓先、邵显芳、张显、宋文林、傅承志、姜慎业、王成晋、金为先、乔干、孙璋田、金为安、刘承永、刘思正、林焕章、江维世、刘发泽、刘思国、吕兆喜、蓝孝运、黄显今、黄聿文、宋守安、崔吉新、江敦瑞、刘宗义、赵敦剑、栾正锡、左光华、辛绍民、王伟建、于敬课、解松本、黄祖云、王思河、辛众衡、刘守君、赵宝云、邵立教、顾玉义、王瑞玉、张良敏、范洪、陈海波、范青等。
其时至今,即墨市文化馆承担着组织即墨书画活动的主要任务。即墨市文化馆具有一流的展览场地、优秀的美术活动组织者有陈正宪、林永堂、王启民、左光华、辛绍民、范起龙、王伟建、王晓娥、陈雪、孙吉全;另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组织美术活动较多的还有即墨工人俱乐部的牟伯展、李峰;再次,二十一世纪之初至今组织美术活动较多的有即墨博物馆的陈海波、孙淑芬、孙吉艳等。
年前后,在书画艺术呈现繁荣的同时,对外交流活动也逐渐地增加,交流范围主要以青岛、烟台两地为主,因当时的即墨县分别曾经隶属于青岛和烟台,业务上的交流颇繁,加之两地人员的熟悉程度,书画交流活动增多是自然而然的情况,青岛到即墨来的主要人士有张朋、马龙青、隋易夫、宋新涛、吴纯强、高小岩、刘栋伦、冯凭、张正墨、曹和彤、刘世骏、修德、孙增弟、刘文泉、裴家乐、姜宏钧、刘牧宏等;烟台地区到即墨县来的主要人士有刘泽文、袁大仪两位。
这一时期举办的活动主要以画展、笔会为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为装饰新落成的即墨宾馆,时任县长隋树勋责成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负责人,积极协调县内文化部门邀请青岛画院、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的书画家到基层从事书画创作,青岛的召集人是马龙青、刘文泉,即墨的召集人是赵宇晓、江志泮和陈正宪,在即墨宾馆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
上个世纪八十年上半叶,即墨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张伏山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不论尺幅大小,其笔墨语言已经逐渐呈现出独特、高古的面貌,张伏山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扎实的笔墨技巧、过人的架构能力,创作了大量山水、花鸟、书法作品,无可争议地居于中国当代书画大师的位置,他的艺术成就成为当代即墨书画艺术的一座高峰。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较为重要的书画艺术活动主要有:修德与邵庚泉为“即墨中兴宾馆”创作大量书画作品,这些作品尺寸较大,可谓宏篇巨制,全面展现了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貌;其次是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积极地推动了即墨书画艺术的进一步繁荣,有许多美术爱好者,也加入了中国书法和水墨画创作的队伍中,对现在即墨书法、绘画的繁荣起到了很重要的普及作用。
王启民是即墨当代著名画家,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包括华君武、叶浅予等诸多大师的高度肯定,其一生中创作的四十九套连环画及大量的水墨设色人物,充分地展现了其简洁、雅致、扎实的人物造型和速写能力。在肯定其艺术成就的同时,还应当对王启民对当代即墨美术繁荣所做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王启民一生为即墨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倾注了心血,他组织的各类书画活动不能够一一细数,受其影响和提携的即墨书画家不在少数。称其为当代即墨书画艺术的领军人物,文化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十分恰切。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绘制了即墨美术史上非常精彩的一页。
高沄大首先是一位学者,然后才是一位书法家。因为具有丰富的学养,扎实的中国书画理论基础,深厚的中国书画实践功力,其书写的书法作品特点鲜明。高沄大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坚定不可动摇、近乎偏执的书法创作理念,对帖学的极度藐视,对碑学的极度尊崇,使很多同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法理解。其实,高沄大的主要成就即是推崇理论与实践并行,并不是一味讲求笔墨功力的实践和积累,这也是他有别于常人也能高于常人的高明之处。
九十年代中期,县内几位书画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张伏山、邵庚泉、修德、王启民相继去世,直接影响到了即墨书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但是随即出现了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现象,人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都在各自进行着进一步的艺术探索。这一时期,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形式更加多样,书画艺术进入空前大发展的时期。从那时至今,书画中坚力量主要有李方永、宋守安、张仁泽、赵宝云、邵先卜、左光华、辛绍民、王云功、栾正锡、张良敏、陈海波、王玉占、王晓娥、王仕伟、高岩、张志庆、马斗进、王德峰、衣服珂、栾长征、林高功等,较为活跃的中青年书画家有赵令业、韩国栋、范洪、卢典升、江存孝、于法宪、任卫伟、邵金星、刘泽君、姜保国、金雪梅、王春潮、隋邦平、吴维强、李少波、王艳、万刚日、华国良、刘志民、陈举全、胡绪浩、尚奎元、栾长征、孙吉艳、王德慧、滕梓德、陈雪、纪雨良、李知良、傅中魁、宋作俭、蓝恭国、郭玉晓、胡基魁、孙连宣、于秀珍、冯伦宗、华玉国、黄俊刚、姜泽华、战欣业、刘文岗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即墨书画艺术继续沿着优秀文化的方向发展,但各有源头,江敦瑞在学习清代“四僧”的同时,也在认真研究清代“四王”的笔墨语言。这一时期的书画家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要发扬传承中国书画艺术,必须要追根求源,寻找中国书画的源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品味出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在继承传统并且还能呈现自己书画面貌的有江敦瑞、张良敏、王仕伟三位。江敦瑞、师承张伏山,近二十几年来默默地宣传张伏山的中国书画艺术成就,成效有目共睹。在从事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在从事着传统技法的研究和实践,他的书画面貌呈现出高古和深邃。张良敏是从事书画实践近四十年的即墨著名艺术家,在书画艺术方面一直孜孜不倦,不断追求,书画作品呈现出厚重平实与时代同步的特点。扎实的传统技法,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经历,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他的包容,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他在中国书画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另一个原因。他在实践一个道理,即是艺术为政治经济服务这个原则。在社会上张良敏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位置,当然这个位置主要是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感悟,经济上在创造着财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做着贡献。王仕伟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同时,正沿着传统加现代的理念阔步前进,创作理念和笔墨语言日臻完美,独具特点的人格魅力,旺盛的创作激情,正确的发展方向,取得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近几年,即墨的书法艺术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中青年书法家在全国各类大展中多次荣获大奖,宫秀芬、张志庆、高岩、马斗进,他们的共同点是思路开阔,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沿着涵养学问及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中正大雅之路前进,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长久的成绩指日可待。
(2):当代即墨书画收藏领域活动
中国书画收藏领域是伴随着中国书画艺术繁荣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当代即墨书画收藏领域的主要特点是由无序和无意识收藏逐渐向有序、理性、有针对性的收藏方向发展。就中国书画收藏领域而言,已经被当代收藏家分的相当细化,有极少一部分人,以收藏全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为主;而相当一部分人,以收藏地方名家的书画作品为主。但是不论怎样,当代的书画收藏家已经逐步走向理性收藏的道路,这是无可置疑的。这种书画收藏的趋势将从一个侧面对当代书画的创作起到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文化日渐繁荣,县内的书画活动异常活跃,书画活动频繁。改革开放以来,即墨文化局、文联主办,即墨市文化馆承办的“王启民国画展”、“邵庚泉国画展”分别在即墨和青岛两地举办,其中王启民的个人画展还在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
这种美术活动异地交流的现象,是即墨当代第一批收藏家共同创造的结果,这时的书画收藏家,以书画家本身从事收藏为主要形式,异地书画家之间感情便于交流,相互之间的书画交流已做为加强两者之间感情的纽带;其次,是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同志和机关的知识型工作人员,这时的收藏家收藏书画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确切的目标和方向。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书画收藏领域逐渐向稳步发展和理性方向前进,这时的书画收藏领域随着参与人员知识结构不断改变,理性、客观收藏书画的观念不断完善,收藏家们已经不依书画家的名气大小来决定是否收藏,而是逐渐转向以书画作品的质量和内涵为主要收藏的依据,这时的收藏队伍人员数量增多,老中青三代书画收藏家呈梯形结构分布,趋于合理。这时期老一代书画收藏家主要有赵宇晓、孙汉文、赵全兴、江志泮、陈正宪、刘正杰、赵宝云等。
以及潘善国、周怀英、李方永、任卫伟、王伟建、乔显蒙、王元昌、李斌、胡晓辉、邵守国、牟宝山、管敦安、王兆智、马志钦、蓝光明、蔡光明、宫兆良、郭天若、王德慧、邹崇良、潘卫峰、修坚、黄俊兵、王绍鹏、华国良、王军博、肖群、于江海、江志勇、石泽宏、牛毅刚等。
在即墨书画艺术界有一个群体,一直以来被书画工作者认同和尊重,这个自发的群体即是以业内耆儒赵宇晓、江志泮、刘正杰为代表的“乐叟堂”,是由离退休的老同志为主自发成立的“组织”,以娱乐、休闲、从事美术评论、书画交流、参与书画活动为主,活动日期选择民间的农历“三、六、九”聚会,场所多在刘正杰家,其他临时性活动场所为辅;逢即墨大集便以即墨大集花市周边场所为主,这些从各行各业离休的老同志大多喜欢书画创作和收藏,自娱自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即墨收藏领域加入了许多具有崭新收藏理念的中青年朋友,他们着眼于更高、更新的收藏领域,广泛地与市内外书画家接触,与美术评论家接触,审美理念和见解更趋高端和前瞻。
三:历史上对即墨有影响的外地书画艺术家
即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数百年来,县外的书画家与即墨书画家交往频繁,往来密切,这反映了即墨人民良好的对外开放心态和包容兼蓄的胸怀。现代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在积极贯彻实施这项重要举措,年以后即墨文化馆二十余次组织即墨美术工作者到西双版纳、太行山、湘西、雁荡山等地写生、采风。年以后即墨画院、即墨美协部分高级画师去太行山、黄山、皖南古民居等地写生、游历。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古人“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丰富了个人对中国画创作理论的进一步认识,成效显著。在实行走出去的同时,即墨文化馆、即墨画院、即墨美协又组织实施“请进来”战略,请外地著名画家来即,为画院全体画师、美协会员讲授创作心得,冯志福、刘森堂、韦新夷、王绍波、张真吾、黄品臻、史玉源、贾宝珉、于长胜等的到来,为即墨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对即墨书画家开阔艺术视野、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起到了极大作用。
在即墨光辉灿烂、人才辈出的文化史上,许多明、清及民国期间的外地书画艺术家对即墨美术事业的发展、传承也曾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就这方面的情况,简单地考证、记录如下: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区人。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公元年)进士及第。弘治二年(公元年)进修撰。历官左春坊大学士,典诰敕。以指斥佞幸忤刘瑾,谪官。刘瑾被诛后,拜华盖殿大学士,总朝政。后忤世宗嘉靖帝意,谪官,致仕。后削职为民。嘉靖七年(公元年)卒,年七十一。杨廷和书法手札,原被即墨蓝氏收藏,现存天津艺术博物馆。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文学家,辛未科状元。亦以争大典,杖谪云南,废弃终身。与即墨蓝章、蓝田父子交好,蓝田太学同窗,互有诗文唱和,其书法作品曾经存于即墨蓝氏家族。
李开先(公元-年),字伯华,号中麓,又署中麓放客,明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公元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忤上被罢官归里。李开先家藏书画甚丰,著有《中麓画品》。公元年为蓝田作墓志铭。
姜隐,字官周,一字周佐,明福山人。万历(公元-年)朝供奉画苑,善画人物、仕女、花卉,细致工细,得古人之妙。为蓝田作过画像,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温如玉,一作汤如玉,字白雪,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侨寓山东青州。工真、草、隶、篆,尤善勾临法帖。有《肃府法帖》传世。为黄嘉善勒石制作墓志铭。为黄师善刻章一枚,现藏即墨黄氏后人家中。
王士祯(公元-年),字贻上,号阮亭,别署渔洋山人,清新诚(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刑部尚书,谥“文简”。与即墨黄贞麟为同科进士。并为黄氏书写过墓碑,今仍存之。
王功后,字弗矜,号复斋,清山东高密人,通音律,善弹琴,工诗,尤善山水,著有《复斋诗稿》。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绘画作品。
左衷炜,字雪崖,清山东莱阳人,生活于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工书。其外祖父郭廷翕的《桑梓之遗》曾在其手中保存过。
匡铎,明代胶州人,与黄嘉善同时代人。儿女亲家,其女嫁给黄宗瑗为妻。匡铎为即墨杨盐书写过墓志铭,墓志铭现藏即墨市博物馆。
高凤翰(公元-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人,郭廷翕从其受教,并将高凤翰编辑之《桑梓之遗》增加之八十三册,“扬州八怪”之一。
匡继武(公元-?),字绍央,号松岑,清山东胶州人,为高凤翰妹夫。工画山水,高凤翰极称赏之。雍正十年(公元年),尝题《龙潭介寿图》。
高叙常,字彝训,山东胶州人,工画花卉。性洒脱。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画一幅。
孙笃先,字淮浦。清山东莱阳人,甲申后避居崂山。工书画,善琴,不事生产。同治版《即墨县志》有记载。
刘墉(公元-年),字崇如,号石庵,请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公元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即墨民间有刘墉作品存世。
宋汲,字泠泉,清山东莱阳人。乾隆(公元-年)时岁贡。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作品,
宋孝真,字样村,清山东胶州人。诸生。嗜吟咏,善书画,与高凤翰齐名。有“宋竹、马虾、乔蝴蝶”之誉。
周训征,字仲民,清胶州人,增生。工书,真书摹欧阳询,行草追魏晋。善画,花卉、山水各具生趣,不名一家。即墨蓝氏家藏有其书画。
法若真(公元-年),字汉儒,号黄石,亦号黄山,清山东胶州人。官安徽布政使,黄氏家族藏有其画,现存青岛市博物馆。
法坤厚(公元-年),字西峰,一作字南野,号黄棠,别号白石山人,清山东胶州人,贡生,若真曾孙。善画。即墨蓝氏家族藏有其字画。
郑谟,字小痴,清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士芳子,亦善画山水,有乃父风格,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字画。
傅文渠,字莲漪,清山东胶州人,武生,聪敏多技,尤擅丹青。书画藏量较多,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作品。
翟云升(公元-年),字舜堂,号文泉,清掖县(今山东莱阳)人,道光二年(公元年)进士,官广西知县。作品藏量不少。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作品多幅。
关友生(公元-年),名际颐,字友声,号嘤园,山东济南人,张伏山之受业老师。
陈蜚声,字鹤济,潍县人,后迁居安丘景德镇,清光绪三十年(公元年)二甲五十五名进士,工书法,精于楷、行、篆书。民间存其书法作品不少。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作品。
王兰升,字芷庭,号秋湘,莱阳人。清同治十三年(公元年)二甲六十七名进士,散馆授编修,王垿、王塾之父,时称“父子三翰林”。工书法。
王塾,字元达,莱阳城南门里杏坛坊人,王兰昇长子,王垿之兄。工书法,清劲挺拔,富于变化。
王垿(公元-年),字爵生,一字党生,清山东莱阳人。为曹鸿勋入室弟子。其书匾额甚多,故时有“无匾不是,无腔不学谭”之谓,民间存其书法作品较多。即墨市博物馆藏有其书法。
景湲,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庶吉士,为即墨李氏书写寿屏十二联,现被即墨李氏后人收藏。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