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联海,不改其常。”
即墨古城里也有一座古城,城中有城,回忆散落的时光。初入古城,大街小巷脉络清晰,青石铺就的长巷,似乎飘散着淡淡烟火气息,城墙采用搜集的民间老石头,增添了一丝丝历史的沧桑。一砖一瓦,一座城,不染尘嚣。
即墨古城址建成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古县衙为中心,内城范围大约方圆0.25平方公里,城郭范围大约方圆4平方公里,其边界东到今张村,西到即墨老电影院,南到墨水河,北到今鳌蓝路。即墨古城墙最初为土建,形成于元代,呈环型,明朝时为抗击倭寇,在外围加了大型砖块,形成周长米的古城墙,连绵的战事使得城墙饱受摧残,在抗日战争期间也饱受破坏,到上世纪60年代,这段城墙彻底拆除,而今他在故乡人的期盼下又重新复建。
据悉即墨古城将重点复建县衙、展馆、文庙、城隍庙、财神庙、真武庙、牌坊街、教堂等建筑,打造“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的整体格局。这座古城从来都是,他有太多的故事,像一位老人,背负着数不清的岁月和痕伤从历史的尽头蹒跚走来,悠长的岁月斑驳的痕伤更加彰显出他不老的风骨,走近他,就犹如翻开一部百科全书的通史卷,他的平凡,他的艰辛,他的变迁,他的丰赡,他的温情,他的宁静……,无不让人手不释卷,无不让人顾盼流连,甚至因此忘记地老天荒。
民风淳朴的即墨,它总是挟裹着故土温情的气息,如同外婆的摇篮曲,悄悄潜入故乡人的梦中。走出古城,耳边似乎回响着儿时的歌谣: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笑,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