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区,即墨区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厚植发展土壤,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级。
来到青岛雪达集团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一批日本客户的外贸订单。进入8月以来,公司订单直线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而搁在往常,公司是根本没有勇气接下这么大数量订单的。
“去年同期每个月80来万件,今年增长到一个月多万件了,凭的就是我们上新系统以后整个过程理顺了,效率上去了。”青岛雪达集团信息化部长陈宣职说。
新系统指的是对原来的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雪达的老产线上于年,虽说也是自动化流水线,但因为缺少智能排程系统,主要依赖人工进行计划调配,生产窝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工序积压,有的工序却没活干,这让企业的产能大打折扣。去年,在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下,雪达与即墨当地一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达成合作,对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
跟雪达合作的青岛容商天下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延政告诉记者,针对雪达现状,他们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套高级净化排程系统:“尽可能让相似或者相同的工序环节自动进行合并;采购也是同步的,采购跟排产时同步进行。这样每个公司每个车间都联动起来,几乎就是保持每天都在一个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效果立竿见影,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而且,由于新系统使得企业与客户之间能够实时信息共享,这让订单的预约、下达流程更为畅通,交付周期也相应缩短了20%。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新产线带来效率的提升,完全对冲了前期疫情带来的影响。
机械手臂飞速运转,元件拼装、光学检测一键操作,汽车部件从全自动生产线上完成组装测试,这是记者近日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一家汽车底盘系统生产企业内看到的场景。汽车底盘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和稳定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将底盘系统生产组装的出错率降到最低,企业专门量身定制了一套智能化装配生产线,在这里,每一个可能出错的细节都被纳入精准监控。
“在整个装配线上,我们有多个防错点,就可以保证我们的零部件不出任何问题。举例子来说我们的拧紧程序,我们有个监控曲线,假如它的拧紧力过小,它就会报警,报警之后我们整个设备就会停下来。”富奥威泰克汽车底盘系统(青岛)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王勤鑫跟记者介绍道。
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是即墨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由于中小企业众多、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产能低下等问题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从年开始,即墨区每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互联网工业改造,同时还成立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联盟,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评估和解决方案,从资金与技术上为企业改造升级提供保障。
到今年年底,即墨区互联网改造企业总数将突破家。统计数据显示,改造后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水平都得到质的提升,企业产值平均增幅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1%、能源消耗下降23%,工业互联网改造正在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势动能。
文王海磊孙毅
总编/于法河
副总编/袁民
主编/刘伦三
编辑/万梦琪
法律顾问/兰卫孝
信息联系方式:在看你就赞赞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