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即墨卫所千年古城上的海防遗迹

即墨卫所

千年古城上的海防遗迹

“卫所制度”是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至洪武末年,在北起辽东,南迄广东沿海地区,基本构筑完成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寨、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之军事工程设施。据《筹海图编》所列,其时中国沿海(包括长江下游两岸)共建54卫,99所、个巡检司、座烽堠。山东半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最东段,距日本最近,是明代倭寇侵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鉴于此,明廷对山东的海防格外重视,除了设置卫所,还于永乐年后,又在山东半岛建立起“营”的海防机构,共有3营11卫14所20巡检司墩堡。这一独有的海防体制,在山东沿海地区构筑了一道较为严密的海岸防御线,在保家卫国、抵御外侵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青岛市即墨区,囊括了营(即墨营)、卫(鳌山卫)、所(雄崖所)三级海防机构,今天,我们将前往一探究竟。莱州府总图上的即墨营、鳌山卫、雄崖所“即墨”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田单破燕处)地临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今之猪洞河)而得名。因山、河而取名,在中国地名学中十分常见,即墨也不例外。“即”,是指临近、靠近;“墨”,便是指墨水河。即墨以齐鲁名城载入史册,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灿烂的文明,话沧桑,数风流,这座千年古城留存的辉煌过往、传奇典章,鼎盛人文,数不胜数……其中位于即墨田横镇的雄崖所古城穿越历史的硝烟,古韵犹存,成为历史的见证。雄崖所建于年,隶属于鳌山卫管辖下的一个所,在当时被称为“雄崖守御千户所”,后来简称“雄崖所”。清代建立以后军事机构转移到别处,这里就变成一个村落,被称为雄崖所村。我们此行第一站,就是“雄崖所”。雄崖所洪武年间置雄崖守御千户所于即墨县东北(今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雄崖所村),属鳌山卫。城池规模:城周四里,高5米,底宽5米,顶宽3米,南北和东西长各米,占地25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筑成,外包以青砖、石块。城有四门,南门为奉恩,北门为迎薰,西门为镇威。城中的十字大街贯穿所城东西南北,街面宽敞,布局对称。城内外除建有所署、官邸及兵营外,还建有城隍庙、关帝庙、菩萨庙、玉皇庙、九神庙、天齐庙、先农坛等宗教、祭祀场所。旧址遗存现状:所城内民居建筑保存较完整,城墙已全部颓塌,仅于城东南尚存一段城墙残基,东、北两门无遗迹,西、南两门经多次修葺,门洞和城楼保存完好,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今景(城外)。摄影:王继丽

古城今景(城内)。摄影:王继丽

原地邮局是丰城邮局: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丰城中心社区时家丰城村振风街8号,邮编,邮戳文字:山东即墨丰城。雄崖所原地邮局邮戳

这是第二次来到雄崖所,这次因为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现代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明春先生的陪同,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收获很大。为表谢意,我们向雄崖古城博物馆捐赠了“山东半岛明代海防遗迹邮戳地图”和《海军集邮——山东半岛明代海防遗迹寻访活动专刊》。中午,在丰城品尝了当地鲜美的海味后,继续前往下一站:鳌山卫。

鳌山卫年(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派指挥佥事廉高来此筑城驻军。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2.5公里,高11.6米,厚6米,外有护城河,宽8.3米。城门有四:东为“镇海”,南曰“安远”,西称“迎恩”,北名“维山”。当时,海潮抵达东门,可以停泊船只,便于攻防。城中建筑方正对称,街道形如棋盘,四门洞达;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文庙、武庙、天齐庙等建筑。城西筑有演武厅,设厅堂、点将台等。年(清雍正十二年)裁撤鳌山卫,其属地并入即墨县。“鳌”字含“鳌头”之意,寓意“独占鳌头”,包含一种期盼。关于鳌山卫地名来源,最通行的一种说法是:整个鳌山卫古城所处位置的地形,像一只头朝西,尾朝东的鳌。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为“鳌山”。随着岁月的推移,卫城逐渐颓塌。如今,城垣已全部拆除,仅存遗址。鳌山卫古城遗址,位于现即墨城东20公里处的鳌山卫镇政府驻地,现有护城河、城门门额、庙宇等遗迹尚存。原地邮局是鳌山卫邮局:位于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办泰安街68号,邮编,邮戳文字:山东即墨鳌山卫。鳌山卫原地邮局邮戳

鳌山卫虽然也是第二次来,但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还是没有找到想看的遗迹。只好到鳌山卫邮局加盖邮戳了事,继续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原来的即墨营,今天的营上村。

即墨营设立于明永乐二年(年)。初设在县南35公里的金家岭(今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金家岭村)。明宣德八年(年)迁移到即墨城北5公里处,就是现在的营上村处。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起初营地并无城池。明正德九年(年),把总张文博(诰授昭勇将军,正三品)负责建起了砖石结构的即墨营城。营城周长2公里,设三座城门,城墙、城池坚固完备,“望之巍然,屹若石壁”,“有城有池,比于郡县”。城中常驻精锐步骑兵人,作为支援沿海卫所的机动军事力量。到嘉靖二十八年(年)张文博的儿子张元功世袭把总(指挥使)时,在即墨营先后任指挥使的有9人,指挥同知6人,指挥佥事19人,千户4人。原地邮局是营上邮政支局:位于北安街道办驻地烟青路号,邮编,邮戳文字:山东即墨营上。即墨营原地邮局邮戳此次来营上村,没有找到原来的村碑,但看到了新的村碑,不知道是否我们上次没有看到这个村碑,还是后来新换的。今天看到的“营东村”村碑年9月11日看到的“营东村”村碑

活动影集

先到李明春先生家品茶听故事。摄影:王继丽

海邮文化工作室负责人郭志霞(右4)向雄崖古城博物馆捐赠“山东半岛明代海防遗迹邮戳地图”和《海军集邮——山东半岛明代海防遗迹寻访活动专刊》

参观雄崖古城博物馆。摄影:王继丽

雄崖古城牌楼前合影。摄影:王继丽

参观雄崖所古城

李明春和刘正信两位老战友在古城内交谈

前往雄崖所古城西门(镇威门)参观

镇威门前留个影

古城老宅留个影

虽然这座北门的影壁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但还是值得合影留念

在这口与雄崖所古城同龄的古井边,听李明春顾问(左3)讲古城历史

在雄崖所老衙门旧址合影

在鳌山卫邮局前合影

在营东村村碑前合影

在营东村村委会门口合影

卫所军制邮戳铭记书法:张铁人

相关链接

邮戳上的明代海防遗迹(山东半岛)

海防要塞——灵山卫

胶东半岛明代海防遗迹寻访活动

青岛地铁13号线上的明代海防卫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jj/1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