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10-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0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会议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会议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紧紧围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
新华社
-10-11
在第27个国际减灾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11日发布《“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行动》披露的数据显示,与年-年均值相比,“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减少86.7%、22.6%、75.6%、38.8%、13.2%。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行动》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呈现出灾害影响范围广、灾害区域特征明显、季风气候影响显著、洪涝和地震灾害损失重等特点,年均造成3.1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多万人次,倒塌房屋近70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多亿元。此外,《行动》还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防灾减灾救灾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建设、能力建设、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等四方面分析了取得的积极成果。
我国首个《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
中国经济网
-10-12
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5个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12日发布。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个文件在第七个全国“敬老月”期间发布,是送给全国老年人的一份节日礼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宜居环境需求与现有居住环境不适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社会生活环境应从“成年型”向“全龄型”转变。宜居的住房和社区生活环境是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必要基础。指导意见提出,到年,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基本建成,加强“住、行、医、养”等硬件设施环境的优化,提升新建住房的适老化水平,推动老旧住房的适老化改造,改善社区环境的适老化状况,多措并举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支持性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独立、功能维持和社会融入。
用协调发展理念引导社区建设
光明日报
-10-12
社区建设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之间平等协商的共进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只有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社区建设之中,才能正确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社区建设的良性运行。社区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尽力拓宽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平等对话空间。二是要积极构建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合作平台。三是要努力营造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存氛围。
用慈善法撬动第三次分配
人民日报
-10-12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发表文章称,慈善法实施有利于撬动第三次分配。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要以法兴善、以法促善、依法行善、依法治善、善法善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可以此为契机,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力:一是完善税收激励机制,加强政府财政扶持,调动捐赠人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规范和丰富慈善募捐活动,完善慈善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慈善行为,使慈善行为与经济目标兼容,提倡义利兼顾,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四是健全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评估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公开,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五是重视慈善事业理论研究,培育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
深圳擦亮“慈善之都”金字招牌
人民日报海外版
-10-12
日前,由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年度慈善盛会——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举行。本届慈展会以“以法兴善,助力脱贫”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的多个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75个国际公益组织参加。
全国各地记录为老服务新实践:老有所安,其乐融融
经济日报
-10-12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养老体系建设力度,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以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又一个“敬老月”来临之际,记者分赴全国各地,体察各项惠老政策落实情况,记录各地为老服务新实践,探寻养老新模式。老有所医——山东省即墨市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医养结合,深度整合养老诊疗资源;老有所养——广东省南雄市乌迳镇田心村以新农村建设推动居家养老;老有所乐——上海世贸集团一体化服务实现医养康乐护。
警惕老年人身边的投资理财陷阱
经济日报
-10-12
如今,老年人投资理财很热门。然而,投资理财招揽者“跑路”频发导致投资人本息全无、维权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老人为此痛失一生的积蓄。潜伏在老年人身边的投资理财陷阱值得 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年和年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愿景十分可期。而在国家鼓励的六项老年产业中,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和宜居服务,已经有不少企业涉及其中,而老年金融理财业,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促进老年金融理财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提升金融机构对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增设无障碍和便捷设施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现有法规,丰富业务操作渠道,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理财安全。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则需要对不同收入情况的老年群体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了解老年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点在哪里,设计开发能够融合健康、养老辅助功能的产品,提升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老年金融市场从理论上说是蓝海,但要让老年人愿意理财、敢于理财,最终能从理财中尝到甜头,需要的不只是在柜台上放一个老花镜。
养老生意调查:栖息黑土地的“候鸟老人”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10-11
近年来,黑龙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把旅游养老作为主要行业来开发利用,他们的第一张牌就是亲情牌--为曾经在黑龙江、北大荒挥洒青春的“知青、北大荒人”,提供故地重游、异地养老的最佳场所。当然老人们愿意来这里养老,还不止这些,养老支出变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更令人心动的是,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基地,光负氧离子就能达到每立方厘米1万多个,高于城市10多倍,可谓“天然氧吧”。
来源:中国社会报社中社舆情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