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是一条百年铁路,除了历史遗产价值,早已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之中。而我国对铁路遗产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工业遗产研究工作室发起志愿者招募活动,计划利用及年两年的暑期,对胶济铁路沿线4个区段(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四段)内56处大小站点及其配套设备进行全面的田野调查。
本系列共5篇文章,总结了年的调查结果。调查参与者们认为,对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进行保护迫在眉睫,而用两年时间去完成的调查工作还远远不够。
本研究是第一次在山东境内开展的线性遗产普查和研究工作。在我们田野调查开始之前,没有人能够准确的说出目前整段胶济铁路还剩下多少火车站,哪些仍在使用,哪些已被停用,而哪些已经被拆除,甚至连铁路的工作人员都无法准确回答出上述问题。而田野调查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直观性和可靠性。
通过田野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意识到胶济铁路的工业遗产保护在现阶段,也只能做到田野调查的程度。在中国铁路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有太多的车站正在或已经随着高铁的建设消失掉了。在我们的具体走访调查中,经常要偷偷摸摸地完成,公对公的介绍信几乎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在面对铁路系统这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时,想要完成调研都有很大的难度,文物保护意识更无从谈起了。
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对胶济铁路沿线的工作人员和生活的居民进行了一些访谈。倾听这些个体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胶济铁路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在老胶济铁路线衰败的背景下,虽然这些个体的声音显得弱小无力,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而这些情感的诉求正是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青岛段
年1月《胶澳租界条约》签订以后,同年9月胶济铁路开工。在修建方面,德国人是按照地区分段来进行实施的。其中最早修筑的就是从青岛到胶州的一段,即今天的青岛段沿线。自年9月动工到年4月完工,建设周期历时两年半,距今已走过年的岁月。
在最初的胶济铁路设计中,整个青岛段包括青岛、大港、四方、沧口、女姑口、城阳、南泉、蓝村、李哥庄、胶东和胶州11处车站,除此之外,青岛段还设有一处机务段,是胶济铁路全线青岛、高密、坊子、张店和济南五处机务段之一。具体信息如下表:
胶济铁路青岛段里程表
以下是我们在青岛段调研中获得的各车站一手资料。
青岛站
青岛站位于青岛市南区泰安路1号,始建年,是一座历经百年的老火车站。胶济铁路的起点站。建筑师是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
历史上的青岛站(图片来源:德意志联邦档案馆)
青岛火车站在年为了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并在原址基础上重建及扩建了新站。在火车站原址北侧新修建了二层的候车楼,其南侧依原风格新建南候车厅,新钟楼增高3米,为德国青年风格派风格。原火车站建筑为两层建筑,平面为一字形。站台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现在,新建筑东西一二层和地下一层都为候车室,塔楼处改建为自动取票处和售票处。
建筑整体外观色调为红瓦黄墙,车站钟塔高约35米。建筑屋顶为四坡顶,颇有北欧哥特建筑风格,上覆盖红色屋瓦。但是从高处拍摄时,发现车站东西立面各有两处屋顶没有面层覆盖,钢结构层直接暴露在外,目前已经生锈。
青岛站航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选择并找到最佳拍摄的地点并不顺利。首先,火车站站前广场下正在修建青岛地铁一号线,广场中有相当大的空间被围合,对拍摄造成视线障碍。其次,拍摄俯视照片条件也非常匮乏,火车站周边基本是大型的酒店宾馆和私人单位,并不容易进入。我们逐楼尝试,希望能取得进入高层阳台的许可。经过多次尝试,最终顺利拍到车站北面照片,青岛站是头式终点站,从空中俯瞰,为凹字型布局。
胶州站
胶州站,在胶县青州西路号。始建于年。现为二等站。建筑为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普通,道路铺装及环境相对脏差。只有少量老建筑存留,原老建筑几乎废弃,被民房占用,破败严重。胶州站目前还用于客运和货运中。
胶州站现站房(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今天的胶州站是一座非常繁忙的货物车站,平均每四分钟就会有一趟列车从这里经过,是全国18个特大型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是“一带一路”海铁联运的重要中转站点,在新一轮发展中,胶东半岛将从这座胶济铁路的百年老站出发连接世界。
因此,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调研胶州站——乘坐次火车从青岛站出发,到达胶州站下车,也可以对沿线的车站进行系统的了解。在火车行驶途中,通过与车上乘客以及乘务人员的沟通中了解到,其实有很多人都在鍖椾含鍝鐨勭櫧鐧滈姣旇緝濂?涓尰瀵圭櫧鐧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