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青岛,作为北方制造业名城,传统企业扎堆,虽然年GDP突破万亿大关,但仍面临严峻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压力。目前,青岛位居GDP万亿俱乐部的第12位,刚刚撞线,面临异常激励的竞争,各城市间争锋相对,你追我赶,青岛绝不能掉以轻心,城市的发展也不能懈怠。谋求新一轮的突破成为新一届政府的重要课题。
年,对青岛城市发展意义重大,青岛市党代会和两会接连为城市未来5年发展蓝图定调,提出全新的“三湾三城”空间战略,并确定了迈向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笔者注意到,新的发展规划,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注重产业的发展、升级以及聚集效应。
近日,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展开密集的调研工作,在5日奔赴西海岸新区后,指明海洋经济对青岛市经济布局中的核心作用。5月14日,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即墨市、城阳区和崂山区。并对这三个区市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点明了方向,明确了这两大领域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这三区市的发展重心轮廓逐渐明晰。
“日前,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先后来到即墨市、城阳区、崂山区调研,而此次的重点放在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上。笔者注意到,张江汀具体调研的主要对象分别为蓝谷、金家岭金融区、轨道交通以及像特锐德这样的“新五朵金花”的代表型企业。显然,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已经成为城市下一步蜕变的基石,同时也为这三个区市未来发展重心明确了方向。
”即墨
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
青岛,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区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集聚着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蓝谷则是突出青岛发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核心作用而设立的新区,通过发挥海洋与人才的优势,加快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成效显著。
”
海洋国家实验室
作为海洋领域唯一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落地青岛并非偶然。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的青岛市,地理位置优越,海洋经济实力雄厚,海洋科研人才集聚等等这都是实验室落户岛城的因素。目前实验室已经聚集了一批“国字号”科研机构,上万人的海洋专家队伍,20多名海洋科研领域院士,可谓是托起了国家海洋重大科技任务的“半壁江山”。这些机构为海洋国家实验室注入了强大“基因”,这里已然成为蓝谷最为靓丽的名片。
“培育新动能,关键靠创新。”在位于蓝谷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张江汀边听边看边与专家交流,他指出,海洋是青岛的突出特色,实验室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推动海洋经济成为青岛蓬勃发展的新动能。
海洋深海基地
国家深海基地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
未来的国家深海基地将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年9月,随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投入运营,打响蓝谷教育布局“第一枪”,目前,青岛蓝谷已经引进包括山大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院等20所等高等院校区或研究院。
此外,青岛中学入驻蓝谷,引进青岛二中、嘉峪关小学、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在蓝谷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引进德国卡普蒂姆文理中学和德国艾瑞集团共同建设德国中学。诸多名校正在集结鳌山湾,蓝谷正在实现高校聚集的科研高地。
-END-
长按图片扫描下方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寳浜?鐧剧櫍澶忓鐑墖婀跨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