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文明播报突出地方特色青岛即墨市扎实推进社

中国文明网上榜新闻精选

近年来,青岛即墨市紧紧围绕“深入持久、常态开展、不断提升”这一目标,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社区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社区志愿者由动员招募“要你做”向积极参与“我要做”转变,初步形成了具有即墨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路子。

一、构建一张网络,推动社会志愿服务规范化

(一)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制。立足市情,建起了由市文明委领导,市文明办牵头,民政、教育、工会、团市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形成了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各镇街相继建立了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协调小组。年,即墨市成立了市志愿服务协会,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进程,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目前,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到个,各类注册志愿者达15.3万人。

(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在建立健全市、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即墨市把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作为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的重点。目前,即墨市7个街道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分站,在38个社区设立了志愿者服务站,由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专门负责志愿者工作,有的还开通了志愿者服务热线,对各服务站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制度、有档案、有管理、能服务”的“六有一能”标准设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健区志愿者协会与街道、社区、驻管区单位志愿者服务站(点)的联系网络,确保各项志愿者活动运转正常。近年来,即墨市打造了通济街道即发阳光城社区等8个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其中通济街道即发阳光城社区、环秀街道长江一路社区被评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三)壮大志愿志愿队伍。一是建设好主体队伍。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骨干团队,公开招募有组织管理工作经验和特长的居民,或在服务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积极性高、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优秀志愿者,根据居民需求和志愿者人才资源情况,招募组建相应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二是整合好协作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类专业机构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支持和鼓励企业、学校、医院等机构成立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三是引导好民间队伍。通过项目合作,提供政策、保障权益、资金扶持等措施,加强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引导,积极吸引和凝聚民间志愿组织到社区服务。

二、搭建三个平台,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多元化

(一)搭建供需对接的信息平台。按照“群众需求、政府引导”思路,即墨市在青岛十区市率先建起了“即墨志愿服务网”,实现了与青岛志愿服务网数据共享,搭建起社区志愿服务和社会各类公益爱好者供需网络对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在网站后台建立志愿者信息库,为“爱心义工”志愿服务注入新力量;同时,全市所有社区均能通过该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需求,包括由社区牵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本社区长期需要志愿者关爱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服务需求信息;也可作为即墨市内各类公益组织、企业单位发布服务意向的平台,把本组织近期将开展的公益活动发布到这里,寻求对接方;此外,志愿者个人还可以在该平台发起建立自己的“爱心小分队”,邀请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加入,培育更多的志愿者队伍。

(二)搭建志愿活动管理平台。利用“即墨志愿服务网”建立了志愿服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即墨市对全市志愿者实行统一注册管理,促进社会需求与志愿者服务意愿高效对接。按照“社区发布、总队审核、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流程,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依托社区发布活动,目前已开放市城区3个街道、26个社区管理账号入口。

(三)搭建志愿服务培训平台。为适应群众对志愿服务精细化、专业化的需求,即墨市统筹资源,在“国立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规划命名了一批市级志愿服务培训基地,重点对骨干志愿者、新注册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基地还不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活动,分享志愿服务经历和心得,交换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培训基地已举办亲情护理、急救技能、保健按摩等能力培训班3期,培训“爱心义工”志愿服务业务骨干多名。

三、建立四项机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

(一)建立品牌培育机制。综合社会各方认同,即墨市把“即墨爱心义工”确定为全市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力量精心设计出“即墨爱心义工”志愿服务标识,提炼出“爱始于心、义成于行”品牌主题宣传语,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全社会发布,倡导各志愿者组织在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中使用统一的志愿服务标识,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切实增强了广大市民对“即墨爱心义工”志愿服务品牌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建立项目报备机制。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志愿服务重点工作、重大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即墨市建立起了“爱心义工”志愿服务项目备案和信息报送制度。在活动实施前,由“爱心义工”志愿服务团队填写《即墨市志愿服务工作(活动)备案表》,向市志愿服务协会备案;工作结束后及时报送新闻信息稿和相关影像资料,建立单项工作和活动档案。同时,围绕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市志愿服务协会制定年度调研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结束后报送调研信息、调研成果及成果推广情况。目前,全市各“爱心义工”志愿服务团队报备项目52个,发布工作信息多条,撰写年度调研报告2篇。

(三)建立完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即墨市建立起了财政支持、社会募集、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为志愿服务工作“强骨输血”。一是出台财政支持制度。即墨市在文化提升工程专项资金中专门列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扶持经费,为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提供建设资金,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扶持资金。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向志愿服务领域流动。通过举办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三关爱志愿服务等活动,募集志愿服务基金。三是建立群众“微捐”渠道。在银行、商场、医院、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慈善捐款箱,方便市民随时奉献爱心。

(四)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即墨市高度注重对志愿服务典型的宣传和引导,定期召开讲评交流会,结合“12·5”志愿者服务日和年终总结评比,对“爱心义工”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以调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新即墨》、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爱心义工在行动”专栏,组织开展“身边好人推荐”、年度道德模范评选等载体,大力宣扬社区志愿者事迹,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成为社会主旋律。近年来,即墨市先后树立了“爱心敲门”、“文明城市巡访队”、“四点半学校”、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五老网吧义务监督等一批社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增强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即墨市文明办)

审核:李雅娟

责编:章天骄

你也许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点击标题跳转阅读):

小细节大文明:文明观影篇

小细节大文明:







































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jj/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