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即墨简介
即墨地点
即墨市场
即墨要闻
即墨发展
即墨天气
即墨旅游
即墨信息

古城春秋淮涉流韵墨水河的前世今生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淮涉流韵

作者:韩乃桂

01

即墨城里的这条绕城穿市回环曲折的河流不幸被人们误作为“墨水河”了,而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淮涉河,是即墨历史上一条著名的护城河和文化生活河。隋朝开皇十六年,新建的即墨城选在此处奠基,其时的淮涉河就已声名鼎鼎。

日后随着即墨城的不断建设,这条河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即墨城南、西、北的高大城垣就筑在河的里岸,因此它成了一条自然护城河,每遇烽烟骤起,城门紧闭,城头旌旗猎猎,对面河岸的敌军营垒相望,中间的淮涉河真正成为了一条“汉界楚河”,双方的将帅也都把目光紧紧盯在河上打主意。

城墙水流(赵宝云先生画作)

到了升平年代,淮涉河的清清涟漪倒映即墨人多彩的社会生活。岸上的柳荫,河上的小舟,娉婷的浣女,凝然独坐的钓者,桥上的过客,水中的塔影,都在淮涉河的水境中有过清晰明媚的倒影。

雄关街日·咏东门(赵宝云先生画作)

旧的社会不发达,人口也极稀少,污染也轻微,河流也特别自然可爱。春、夏、秋、冬都有极好的景致。不过,最会享用这种种旖旎秀色的自然是少数风流倜傥的骚人墨客。即墨于明清时最出产诗人,蓝田、周如锦、黄培、范炼金、黄垍、杨盐等许多诗人都曾行吟河畔,放歌长吟。

南门城楼远眺(赵宝云先生画作)

淮涉河畔曾有一座淮涉寺,很明显,这是以河名寺,寺址大约在今之师范学校一带,明代的本邑诗人蓝史孙有一首《淮涉寺》写的真棒,诗中有画,使人们于今相隔余年犹能领略到当时的淮涉风光景物。其诗曰:

山势东来翠欲流,溪声西下泛沙鸥。

孤城隐雾三春曙,危塔呼风六月秋。

僧趁晚凉依绿树,客携春酒笑红楼。

墨民未必知淮涉,唐宋朝时通越瓯。

淮涉寺石塔(赵宝云先生画作)

这首诗的内涵很丰富,单是最后一句就值得我们深加探讨。按照作者所云,淮涉河在唐宋朝时很可能西流直会于大沽河,后来或直通胶莱河,由墨城乘船可直达胶州湾畔(今胶州市)一带南北贸易的重镇板桥镇,而胶州湾地处黄海的咽喉要道,可以“上顾旅顺,下趋江浙。”这样,淮涉河直达板桥镇就算是“通越瓯”了吧?

蓝史孙是明末清初人,其时板桥镇的市舶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了,而元代开挖的胶莱运河也荒废日久,所以淮涉河的这段历史渊源,普通的即墨老百姓自然是“未必知”的。我也只是在此偶有所及胡作猜想而已。唐宋朝的淮涉河究竟如何通越瓯,我想非有待专家认真作一番考证而不能得其详。

淮涉河从唐宋流至明朝再流到清代,总体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局部段落也时有改道易流现象。这期间不少想有点作为、替地方百姓做点实事、好事的“父母官”也都想在淮涉河上做点文章,或筑堤御患,或建桥利民,这更增添了淮涉河的秀丽景色,沿河形成了许多的游憩景点胜地。

长桥卧波(赵宝云先生画作)

旧有“淮涉八景”之说,胜景之胜者传有四:一曰“平沙清流”,大约在淮涉河流至今城东南一段,河面忽然开阔,流水缓缓平展,细波轻皱如鳞,河底平沙匀辅,水清见底,游浴其中,其乐融融;

河流由此折而西,大约在今师范一带,河床陡然深狭,两岸夹峙,河底岩壑凸凹错落,水波湍激跌宕,浪花迸溅,轰鸣如雷,此谓之“锁龙泉石”;

锁龙泉石(赵宝云先生画作)

河流继续西下而转北处,岿然有堤,乃唐时县令仇源所筑,这一带堤柳垂荫,水平如镜,邑人暇日多徜徉堤上,或观景,或垂钓,此乃“高堤垂钓”也;

高堤垂钓(赵宝云先生画作)

大堤之西又一小坝,坝下岸缓水浅,水流潺潺,捣衣声声,每于春风拂柳,柳拂春水时,更别有一番景致,谓之“淮涉春浣”。

淮涉春浣(赵宝云先生画作)

02

随着人口剧增,现代工业的崛起,淮涉河渐渐遭到人类的污染,最严重时污水汩汩令路人掩鼻。可喜的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随之愈来愈浓烈。地方政府积极推行各种措施,有的已见成效。

年在淮涉河新城区西流南转段内侧开始筹建墨水河公园。公园每年都有新的建设,不断增添各种游憩娱乐建筑设施,为淮涉河增添了新的风采。年夏开始截流蓄水,淮涉河终于有水了!特别在公园、市委、宾馆处的这一段河流河面宽阔,水波荡漾,大桥飞跨,车来舟往,楼影参差,绿树婆娑,风景如画。

墨水河墨河公园段(图片来源:即墨旅游)

淮涉河是即墨人的河,是即墨城的河,是过去的河,是现代的河,是未来的河。我们应当珍惜她、热爱她、保护她、打扮她,让她更加美丽多彩,让她成为即墨城的一条瑰丽的玉带,成为即墨人生活中一道绚烂的彩虹。

墨水河墨河公园段(图片来源:即墨旅游)

文字作者简介

韩乃桂,字芳直,号东崂,山东即墨人。先后担任即墨县史志办公室主任、即墨市文联主席、中共即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即墨市文化局局长、即墨市民政局局长、即墨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即墨市史志办公室主任等职。他任主编编纂出版的89版《即墨县志》,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出版了《即墨走笔》、《雪夜酣语》、《蝉音余绕》、《东崂浪吟》等著作;年罹患重疾后,在与病痛的顽强抗争中,写作并出版了《树见景》、《听琴耕读堂》、《栖幽如馨》、《语林摭叶》等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韩乃桂一生的思想精华,也为即墨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

本文摘自套书《韩乃桂文集》,本文集共三卷,年7月份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收录了韩乃桂先生散文、诗歌、方言、小说、文艺等作品,共计80万字,文集全景式展现了韩乃桂先生学术成就和人生轨迹。

图片作者简介

赵宝云,字树梅,男,年生,山东省即墨市后庵村人,现为中国文联艺术品中心艺术师,国际美联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高级书画师,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教育书画院即墨分院顾问。

赵宝云先生的作品笔墨清新、创意严谨,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大展并获奖,其作品被国家有关单位和海外人士收藏。年《东崂揽胜》编入《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年《还看今朝》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颗颗热心红胜火》获首届大红鹰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大展优秀奖;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华夏证券杯全国书法大展。历经数十年心血完成即墨古城风貌长卷——《即墨古城厢关风貌图》,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即墨的《清明上河图》。

作品名载:《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跨世纪翰墨艺术家作品撷鹰集》、《大红鹰杯全国中老年首届书画大展》、《中国艺术家优秀书画作品选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世纪专家集》》、个人专辑《即墨古城图文集》。

淮涉河畔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moshizx.com/jmly/14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