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收入是老百姓共同的愿景。李克强总理也曾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为了促进居民增收,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和六大支撑行动。目标到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这七类人都是谁?国家将如何保障?又将如何实施?请看
总体原则主要目标这七类人群以后收入将提高增收措施,对七大群体各有实招、硬招技能人才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引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
●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渠道
●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新型职业农民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职业化进程,带动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能力
●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
●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渠道
科研人员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通过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工作,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
●改进科研项目及其资金管理
●健全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
小微创业者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健全创新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和支持小微创业者在“双创”中实现创收致富。●清除创业壁垒,提升创业参与率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创业成功率
●探索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进一步稳定预期、优化环境,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效益提升、职工增收实现良性互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方式
●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
基层干部队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差别化激励办法,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同步完善相关人员激励机制。●完善工资制度
●健全差别化激励机制
●明确福利标准和保障范围
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鼓励引导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中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者提升人力资本,主动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推进产业扶贫济困
●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
●完善相关专项救助制度
六大行动促增收如何落到实处?新闻多一点为何选择这七大群体?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表示,这些群体在各行各业城乡居民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的是代表了新时期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有的是城乡居民增收的短板。对这些群体的有效激励,就是牵住了“牛鼻子”,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有力支点。
“这七大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例如,科研人员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缩影,技能人才是大量企业职工的典型,基层干部队伍可以辐射到各级干部与公共管理从业者。因此,政策选择的目标群体具有明显的带动引领能力,对全体城乡居民增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合理性。
此外,专家还表示,七大重点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对全体城乡居民增收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要避免简单涨工资、涨福利了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