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初年间,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即墨地处沿海,外侮入侵,盗匪猖獗,又遇连年大旱,百姓朝夕生命难保,纷纷逃离家园。明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从河南、云南等地大举移民胶东,洪武三年,周氏先人周安住正值青壮年岁,亦被强制移民。其与侄子周如砥以军屯农户由河南汝县居即墨。想到自此离家万千路途,恐终生难回故里,不觉泪水涟涟。家人相送,无以银两打发,只有步步回头,步步叩首,想到天涯沦落,难断故乡情,家人从村头的老槐树上摘下一捧槐豆,用棉布包好,系在安住的腰间,说既能逢凶化吉,又能遥寄乡思。安住跨过千山万水,来到龙山脚下,忽然发现这里有山有水,土地肥沃,只要勤于耕作,定能在此兴家立业。遂之改去乳名,取名周安住,意为在此安心住下,另辟天地。
明洪武21年,魏国公徐达之子徐辉祖奉命设鳌山卫,以抵御外夷,周安住遂率父老迎之,因周安住父亲与徐达交好,徐辉祖便给了他数顷田地让他在此安居乐业。周安住对徐辉祖心怀感恩之心,数次想留他在此想好好招待一番,但徐辉祖有任务在身,第一天留住了,到了第二天周安住又来相留,到了第三天亦是如此,就这样一留再留,才有了留村。这个说法已被载入《大留村志》中。
有了自己的土地,周安住就把从河南故乡带来的槐豆,种在了自己的土地上,让家乡的树木在异乡扎根开花,也让后人铭记祖先的恩德。星转斗移、岁月流转,立村时的先人们逐渐去世了,而曾与先辈老人一起生活过的大槐树却禀承了他们的意愿,吸收天地精华,日渐枝繁叶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