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即墨区进入两会时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新即墨的雄心已悄悄展露。“十四五”时期,即墨将迎来全面提升现代新区气质,加速融入青岛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突破期,突出蓝色引领,强化枢纽赋能,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
今后五年,即墨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标全国全省强区,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走在全省区县前列,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01
区域空间战略布局蝶变
近五年来,即墨区坚持产城融合,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功能集成,重点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汽车产业新城,带动全区汽车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国际陆港,“四港联动”的国际物流枢纽拉起框架;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全省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第七位;国际商贸城,专业市场线上线下交易额达到千亿元;蓝谷高新区,“区场一体、双核驱动”通航产业新模式加快构建。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即墨区域产业定位不清晰不聚焦的问题较为突出,重点功能区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有些名片还需继续擦亮。在我市“学深圳,赶深圳”的热潮中,深圳市南山区的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十三五”期间,南山区夯实了中心城区的“坚实脊梁”,瞄准“双区”建设,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战略,“3+3”战略示范工程建设蹄疾步稳;北部片区迎头赶上,“南部像欧洲、北部像非洲”时代一去不复返。年,南山区在重点片区建设方面,将高起点打造国际海洋城,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园,高水平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规划提升,高水准深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设计。
对即墨区来说,空间布局优化应实现新突破。今后五年,即墨区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省市部署,构建以东部鳌山湾丁字湾区域、西部蓝村陆港大沽河沿岸区域、中部中心城区及中轴周边区域为支撑的“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区域空间战略布局,加快聚集科教、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深度融入青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
02
经略海洋争当排头兵
“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近五年来,即墨区坚持蓝色引领,加速汇聚高端要素,青岛蓝谷海洋创新高地全面崛起。率先完成功能区体制改革,成立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海洋能源产业联盟,聚集“国字号”机构50家,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先后落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燕”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屡破世界纪录,海洋高性能计算机等尖端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蓝谷科创中心成功认定国家级孵化器,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如何做好“海洋”特色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即墨区已谋篇布局。今后五年,即墨区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切实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助力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着力构建数字经济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配套的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努力成为青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聚力经略海洋,争当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排头兵,体现了新即墨的雄心。即墨区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今后五年怎么做?一方面,即墨区持续强化集群创新。瞄准国内外顶尖海洋科研机构,依托落户的高端平台开展学术研讨、成果交流,不断扩大“国际海洋朋友圈”。支持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聚焦海洋空间、海洋资源等方向,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科研任务。促进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聚集全球一流海洋资源和人才,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为青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即墨区持续壮大海洋产业。依托海洋科技产业园等平台,促进华赛伯曼、中德生物医药等项目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蓝色生物创新高地。依托华录总部基地、深信服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海洋大数据与智能超算创新园,构建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加快中船重工所、智能航运、海上风电等平台建设,发挥海洋能源产业联盟作用,推动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加速产业化。推进国信海洋经济先导区等项目,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03
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近五年来,即墨区坚持产业强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实施“双招双引”,累计外资到账40.9亿美元,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多人,获评省人才工作先进区。一汽解放单体卡车工厂创全球产量新纪录,全新奥迪A3实现省内豪华品牌乘用车生产零的突破,空客直升机填补国内3吨级民用直升机制造空白,地铁维保中心将打造全省最大城轨车辆维修保养基地,以汽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
然而,传统产业创新转型活力不足,新兴产业规模仍然偏小,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营商环境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也是当前即墨区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再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大力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一批市级5G智慧示范样板园区,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同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持续招引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加强与深交所合作,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工作,探索建立区重大产业投资平台,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机制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沙盒监管等试点落地。
即墨区将加快构筑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锚定“四新”经济和主导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5G、物联网、区块链等市场化应用,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助力青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通用航空产业,打造区域性通航运营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通航文化交流中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市场商贸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突破智慧物流业,构建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物流服务体系;做大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业,进一步提升高端金融聚集度。同时,加快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工业互联网赋能,能助推全行业发展。
此外,推动开放创新改革实现新突破,迫在眉睫。即墨区将抢抓青岛站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最前沿带来的发展机遇,依托综合保税区、国际商贸城、国际陆港等平台,打造国际航运贸易和对外开放阵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完善,建设高水平创业城市。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即墨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在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实现新的跨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