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在6月13日刊发《拆迁两年多了,安置房啥时能交》新闻,报道了即墨市黄家西流村于年12月份整体拆迁,由保利(青岛)有限公司承担该村拆迁项目,但是在村庄整体搬迁以后,保利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工程处于半停工状态,致使村庄余人在外租房居住回迁无期,过渡费也没有着落,村民集体去保利(青岛)公司讨要说法的事件。该事件距今已经过去20多天,7月2日,记者接到村民电话再次来到黄家西流村探访。记者从黄家西流村委了解到,保利公司曾许诺6月30日之前给答复,截止到7月2日仍然没有给个说法,目前即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继续和保利公司协商谈判,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7月2日,记者来到即墨市经济开发区黄家西流村安置房工地探访。工地旁一位中年妇女获悉记者的身份之后,把记者拉到她位于安置房一路之隔的临时住所里。“你们快来看看我们这些村民都过得啥日子?再不交房租就要住到大街上去了……”该妇女一脸愁容,情绪激动。她是黄家西流村村民江志平,目前全家7口人在此租房已经2年多时间。“房子一共不到平,我和俺对象,还有2个女儿住在二楼,小叔子和公公婆婆住在一楼,一年房租就要2万块。”江志平告诉记者,小叔子今年40多岁了,精神有点问题,他和年迈的公公婆婆都没有劳动能力,而自己岁数也大了,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再说还要照顾家庭,所以全家就靠她对象和女儿微薄的打工收入来支撑这个家。
记者看到,江志平家非常的拥挤,一楼不大的房间摆满了2张床,再加上吃饭的桌子,转身都比较麻烦,煤气灶也是摆在楼梯下的桌子上,在通往2楼的楼道里,堆满了生活杂物。“二楼就一个间,2个女儿一个20多岁了,一个上小学,条件不行,只能在中间用木板简单隔一下。”江志平告诉记者,以前没拆迁时,自己开了一个小饭店,挣不了大钱,但是维持家庭也是可以的,现在不但没有经济收入,甚至连房子也没有了,“啥时回迁先不说,现在安置费到期了,最起码先得给安置费好租房子吧?总不能一家7口人都没有个落脚地吧?”
村民黄钢贵在自家自留地里搭建的“临时房子”
记者了解到,像村民江志平这种家庭情况在黄家西流还有很多。“都是农村家庭,条件都很一般,本指着拆迁能住上好房子,谁知又碰到这样的情况。”村民王雪梅指着自己的头发说,刚拆迁时头发还是黑的,这两年白了一大半。王雪梅告诉记者,今年她已经62岁了,和老伴黄钢贵为了省钱,自拆迁以来一直居住在自留地搭建的小棚子里。
房子非常简陋,黄钢贵和老伴一住就是2年多
记者看到,这个所谓的“房子”墙体是用泥巴糊的,已经布满了裂缝,而房顶用石棉瓦遮盖,平时老两口就在院子里用砖块搭建的土炉子做饭,弯腰走进屋里,条件更是简陋,屋内光线非常暗,一个土炕,一张桌子,几乎没有落脚之地。“我这个家是冬冷夏热,冬天冻死,夏天热死,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黄钢贵表示,“不管怎么样,日子还得过,村民们还是相信政府的,现在就想跟保利要个说法,别光拆房子,啥时给安置费?啥时能回家?”黄钢贵说,年轻人还可以等,老年人已经等不起了,自己和老伴每天都数着指头算日子,赶上村里赶大集,回去趴在围挡缝里看一眼,房子在建着,心里还能好受点,哪一天看到没有工人干活,心就好似掉到冰窟窿里,冰凉冰凉的。
在搭建的“家”里,黄钢贵和老伴住了2年多
“有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成家,生活条件也很一般,不愿意去麻烦他们。”坐在一旁的王雪梅告诉记者,住在这个棚子里,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心里感觉特别的难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回家那一天。“我今年也68岁了,干不了重活,长年腰腿疼,一直吃药,现在就靠每月的多块钱老年人补助和种菜来添补家用。”
在院子里用砖块搭建的炉子做饭
记者从黄家西流村村委了解到,保利公司曾经许诺在6月30日前给村民答复,截止到7月2日依然没有说法,而村民们也自发组织准备继续去保利公司。“村民们只是想要一个说法,想尽快回到自己家。”黄家西流村党支部书记黄孝忠告诉记者,希望村民们能平和去处理,不要激起矛盾。
即墨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曹显成表示,管委将继续和保利青岛公司协商谈判,争取给黄家西流村村民一个交代,让老百姓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园。
随后,记者联系了保利(青岛)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门负责人刘女士,对方表示,在前期已经把具体情况解释清楚了,目前暂时不想给予回复。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这一事件。
文/图本报记者李春燕
来源:半岛都市报
妈咪厨房今日霜降送上养生食谱这15黑枸杞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