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有山、有海、有温泉,更有着灿烂辉煌的人文历史。
“即墨”史载于春秋战国,秦置县,隋建城,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而得名。
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即墨“刀币”流通华夏,与鲁西的临淄并夸富饶;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田单借此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齐王田横高节自刎及五百宾客慕义从死,始留一岛今曰“田横岛”;至清代,“四大冤案”之一的李毓昌、引发“戊戌变法”的黄象毂等都出生在这里。历史的即墨辖区面积很大,至明代,青岛也不过是即墨的一个小渔村而已(即墨县令许铤《地方事宜议?海防》)。
即墨古城始建于公元前年,古城遗址在今天的即墨市蓝村镇古城村。自秦汉至南北朝的多年间,虽然历经朝代更替、战乱不断,但即墨的县制未变。直到公元年,即墨与不其县县制废除,一同并入了长广县(今山东省平度市),后即墨古城设立在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故称“朱毛城”。
西汉时,胶东国康王刘寄以此为都城,所以又叫“康王城”。公元年(隋开皇16年)重置即墨县,即墨古城由此向东南迁移了40余公里,是为今即墨城址。“即墨”一名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较为史学界共认的是“即墨临近墨水河而得名”一说。古即墨城从平度古岘迁来今址后,人们自然将绕城的“淮涉河”更名为“墨水河”。所以又有了“旧即墨因临墨水而名,今墨水因邑而名”之说(明万历版《即墨志》记载)。至此,即墨古城历经了多年,直到今天。
据记载:即墨城墙高深,街巷纵横,三门屹立,四阁齐全;城内建筑宏伟,府庙牌楼,四处分布,众姓集聚,店铺罗列。即墨知县署,旧称县衙,最早的所在和建筑已无从考证。其最早的志籍记载出现在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年),其占地平方米,系元至正年间县令董守中所建,后经历了元、明、清、民国达多年。
当时的县衙大门上方建有谯楼,门外左有“申明亭”,右有“旌善亭”。大门前方有照壁和石坊,石坊南面镌刻“山海名邦”,北面刻“为国保民”。其后,县署内外多有改建,还设有土地祠、寅宾馆、粮房、幕厅、库房等许多配套建筑设施。但随着岁月的流转更替,那些饱经风雨的建筑群落早已荡然无存,至今仅仅较好地保存了县衙的一至三堂,成为山东省迄今唯一能看到的三堂县衙。
历史上,即墨古城最具特色的是那些石门牌坊,这在山东境内的县域是绝无仅有的。据清代《即墨乡土志》载,明清即墨境内共有各种牌坊座,属明代的46座,清代的62座,这些牌坊多为功德、节孝和茔墓牌坊。其中,仅古城区就有牌坊42座之多。如此密集的石坊,进一步说明了古即墨的经济文化繁荣和人才辈出,同时显露出即墨注重“礼仪”,受旧制的束缚太甚。这些石坊多集中在县衙前的十字大街上,与周围的县衙、文庙、守备署、参将署及官宦士绅的豪宅交相辉映,给古老的即墨城增添了无限的庄严与神圣。
直到年,即墨县一直沿袭清末旧制,隶属于登莱青胶道。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即墨直隶于山东省。年1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即墨城。年9月,中共领导的即墨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县境西北部的堤前村(今移风店镇)成立。年,又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路西为即墨县,路东为即东县,分别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年10月,改属青岛市。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年12月,重新改属青岛市。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县设立“即墨市”,至今隶属境域未变。
风雨沧桑,史海钩沉。如今,即墨古城的历史风姿只能从现存的史料中窥见一斑。可视的一些图片资料还是得益于照相机的问世,将历史的即墨古城较为完整的记录了下来。从这些珍贵的、历史的、曾经漂洋过海的黑白照片中,生养于斯的人们仿佛又穿越回了深深的思念与无限感慨之中。
什么叫白癜风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