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看一个地方美不美不光看表面上的风光,还要看它的人它的文化。咱们即墨不仅风光美,人美文化更美!今天你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即墨这个自古民风淳朴,世俗友和,节庆繁多的地方,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她千年来美丽如初!
元宵节踩街即墨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传统。正月十五这天,整个即墨城区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伴涌上街头,观看民间表演的龙灯、舞狮、高跷、秧歌等歌舞形式的踩街活动。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的踩街活动,已由民间的小规模自发性分散表演,发展成了有组织大规模的隆重节庆活动。这些元宵节彩车巡游暨民间歌舞表演活动,既不失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即墨柳腔柳腔是山东即墨地区独有的一个比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它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有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胶东之花”。柳腔剧也多次被请进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市也成为了“山东省民间柳腔戏艺术之乡”,作为即墨本地人民钟爱的剧种,亦是藏在岁月深处的温情。
即墨九狮图九狮图,又称九狮舞。“气氛激昂热烈、粗犷彪悍,是即墨的汉民族民间舞蹈形式,是即墨民间艺人于年创作编排的,第二年的元宵节期间首次于即墨城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此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保留至今。
“九狮图”以九头形态各异的狮子灯具进行地面表演的舞蹈,由于狮子形象突出,构图奇特新颖,被誉为“九狮图”。
即墨大鼓即墨大鼓,是即墨盲艺人于民国初年,集流传于即墨民间的解门大鼓、高门渔鼓、李门咣咣三种曲艺形式之大成,通过融会贯通而创造的。其唱腔优美韵味十足,伴奏悦耳动听,语言风趣生动,所唱书目章回衔接紧凑,充满悬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几代艺人的创新与发展,使这种曲艺形式日趋丰富完善。
即墨秧歌即墨秧歌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约兴于明清,盛于民初。早在明清时期就活跃于城乡民间,每逢农闲、年节和庙会,特别是正月元宵节期间,各村的秧歌队便走街串巷进行流动演出,一直延续至今。表演者载歌载舞,边唱边扭,唱白充分运用当地方言土语,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且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田横香饽饽集美食雕塑绘画于一身的田横香饽饽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是田横镇世代相传的手工艺面制品。香饽饽的花样也是很讲究,比如喜鹊梅花的谐音是喜上眉梢,用来做结婚生子等喜庆宴的。不仅能体现胶东地区风土人情卖相还如此好,真是让人有舔屏的冲动!看了不馋的,你出来,我保证不佩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