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玠(~)字承玉,号继斋。生有夙慧,《莱州府志》《即墨县志》均记载“六岁作《泰山颂》,以神童名。”康熙三十八年(年)22岁时成举人,康熙三十九年成进士。康熙四十七年出仕江西赣县令。杨玠个人条目《莱州府志》《即墨县志》上有记载。著作《清溪集》《即墨考》。
康熙三十九年(年)庚辰科,取仕三百零五名名,这科状元汪绎(-),清代诗人。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授翰林院修撰,著有《秋影楼诗》。榜眼季愈,字退如,亦字秋圃,江南扬州府宝应人。探花为河南柘城王露。这科进士中还有即墨籍篮启延,著名历史人物有张廷玉、年羹尧等。
杨玠从政经历简单,只做过赣县知县。历史上的赣县,位于现江西省赣州市辖区,赣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杨玠在赣县任上,“革陋俗、抑强豪,刁风益息,遇讼事随审随判,邑颂神君。催粮为防层层盘剥,置柜于衙庭,民争以完纳。喜携士类,寒士受识荐者多成名人。后以增盐引事,为民请愿触犯上差,挂冠而归。”
赣县知县任上革除各种陈规陋习,控制富豪巧取豪夺,民风为之清明,杨玠注意发现培养人才。赣县历史名人何其睿受到杨玠的帮助提携,后来何其睿成为翰林庶吉士,史料记载“喜携士类,寒士受识荐者多成名人。”即指此事。
史料对杨玠的聪颖和对乡邦文化做的贡献记载较多,《莱州府志》《即墨县志》有记载杨玠六岁作《泰山颂》,以“神童”名。先贤杨玠二十二岁时成举人,二十三岁成进士。三十一岁出仕江西赣知县,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史料对杨玠的记载客观公正,杨玠二十三岁成为进士创下即墨科考记录。
即墨许多史料记载杨玠对乡邦文化做过较多贡献,如为即墨乡贤郭琇与其妻屈氏撰写墓志铭,墓志铭载于《即墨杨氏家乘》和雍正十三年郭氏家刻本《华野疏稿》。
史料记载:乾隆版《即墨县志》的编纂参考了“邑人蓝重谷、杨玠、冯文炌等编修的《即墨考》、《墨志稿存》等专著”该志在史料的翔实、取材的详略、体制的完备等诸多方面均比万历版《即墨志》有所提高,为即墨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修志体例严谨,为后世史志编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即墨杨氏是明清时期的书宦世家。从明初到清末的余年间,杨氏门第不绝于仕途,虽少有居高位之人,但也有不少名声远播者。如杨良臣单骑抚“寇”、杨盐不媚上官、杨遇吉乞兵解围即墨城等故事至今为人们乐道。诗书传家、积学力行,是他们的祖遗门风。在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中,收藏他们的诗、文就多达30部。《即墨杨氏家乘》杨氏家族著名族谱文献,从清康熙始修至民国续修。有清至民国续修刊本及排印本。是研究即墨文化、民风家规、乡愁记忆的典籍著作。杨氏族人在明清时期的即墨文化史上留有闪光足迹。杨氏被尊为即墨五大望族名至实归。
附文一:杨玠诗文《尝储茶》(载于《赣州史话》)
月望午睡起 有客叩我门
双手持纸裹 言荐储茶新
开函覩青玉 微微嫩黄翻
汤沸倾在瓯 白乳水无分
饮之味殊甘 似出苦茗群
一饮意未厌 渴喉思再吞
谓客茶诚佳 我素固不闻
令在尔绝饷 令去尔何勤
尔且遗新令 勿使生怒嗔
客曰余茶户 业与负贩伦
借此觅蝇头 全我贫窭身
圣明绝贡献 头纲不上陈
巧手率他往 采制无要津
不堪充上品 仅润农夫唇
惟恐官索取 鞭扑求清芬
自君宰吾邑 山下焙火繁
日出入我市 日入归我村
得钱纳租税 余者给饔飨
有时搜包裹 一掬犹幸存
呼儿梼盐姜 开门邀比邻
大碗一再倾 清此谷雨春
不蹈令君法 谁知令君尊
今者令君去 始觉令君亲
愿君尝此味 一识储茶真
我闻揖客坐 嘱客勿复言
愿尔茶味恶 不愿茶味醇
附文二:蓝中翰公传杨玠
中翰蓝公惕庵,名启肃,字恭元,康熙元年,以门荫入监读书之蓝启冕也。祖封太史再茂;父临淮令深;叔父润由翰林历官布政,公所从受荫者。临淮故无子,以布政次男为子,洎生公年将艾矣。封太史梦竹成林,寤而生公,字之曰竹林,而爱之异诸孙。公少颖悟,善属对,娴礼让,属推恩任子,布政以公名上成均。时科第贵重,临淮既才,公又自以明经出任未得伸,眉宇日异。公学成申制科进,公办体老父矻矻,下帏思自奋于功名久之。临淮公卒,家日窘,服阕试长安,缘病东归。浮薄于见其瓠落,易而侮之,或且以官荫为伪托矣。公闻益自责,潜伏诵读,益力耻一击不中为群儿借口,皇皇如也。顾乡党无知者。甲子文益就,乃易今名,以资入太学,应顺天乡举。遂得隽文章之誉,翕然居京师。所交率四方名宿,相与议论,上下弘敞,快辩所学,日以开朗,切声律为诗歌,抒写性灵。工书法,作三折笔往往秀拔,比归试牍,行卷光怪充牣,文采风流,照映乡邦。平日易而侮之者,矫首缩舌,私诵贤者固不可测也。公愈亲昵之,终其身,若无芥蒂。然六入礼闱不第,以内阁办事中书舍人,需次家居。卒卒之日,伏枕吟曰:“功名到此心方歇,慷慨犹存志未休。”闻者悲之。远祖少司寇暨待御北泉先生,为正嘉中名臣,侍御文名与康德涵,杨用修颉顽荣拂。司寇八阵图说彪炳艺林,而余制不概见。侍御刊有专集,多阙略,间讹窜。公极力捃摭,集司寇文为一编刻之。得余家所藏弃侍御诗文数百首,晨昏排缵,于是先人百年遗稿燦然具备。约族人置祭田,供蒸尝,著有成效,皆可法则。事兄如严,父居丧,期年不见齿。犹子四人各赡以已产,计八九处,割契让之。笃爱其姊,殁,齿不衰,姊丧,衣衾棺椁不以关所出。其姊有女夫,佣书学官,偶案牍舛误,或挟之罪,且不测。公恐伤姊心,捐石银河林木一区,为其人寿,遂得寝。已而事良,已即以斯产为姊男膏火资,姊男转售,得直一,弗问其厚德如此。居于乡亲串纷纠,力为排解。遭民生利病舋舋,令长前无所回护,事多获济,盖至今有思之者。子重蕃弱冠,习于善,亦克肖公。
玠曰:“予总角而以童子见蓝公,其所称说,未尝不在诗书,其及许我则弗敢承也。及庚辰之春,联床京邸,约归读劳山。砺砥相资,讨论故典,用究夙志。公竟不待余,遂碌碌焉。鸣呼!日月逾迈,学殖荒落,兀坐孤吟,执笔而传,公慨然有文献之悲矣。
同邑后学杨玠谨撰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