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年我市立足市情水情,科学统筹谋划,加快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努力实现水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掀起治水兴水新高潮,全市水利呈现出大投入、大改革、大发展的新局面。
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年,围绕解决即墨长远发展用水需求,我市投资2.1亿元,组织实施完成城区调水东西水源联通工程,新建泵站2座,铺设供水管道31.3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将长江黄河水及大沽河水源与挪城、宋化泉、王圈三座中型水库及产芝水库向即墨城阳调水管道全面连通。这是即墨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管线最长、工期最短、施工难度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的调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即墨未来五至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同时加强水源优化配置,投资万元完成普东至宋化泉水库调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11公里,日可增加城区供水4万立方米;并实施挪城和宋化泉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增加蓄水能力万立方米。
担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年,围绕解决农村用水安全问题,我市投资1.08亿重点实施惠及个村庄、11万人的村内管网改造工程12项,进一步提升了供水保障率;同时采取塘中挖井等措施,增辟农村新水源,新打机井余眼,最大程度减少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新建华山水厂一角。
年,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万元,完成6处小农水项目,发展高效节水面积2万亩;围绕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投资万元,完成3座节制闸改建和岔河橡胶坝维修加固;围绕改善水系生态环境,投资万元,完成丰城雄崖小流域治理和钱谷山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同时加强大沽河建后管护,大沽河堤防工程荣获国家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
城区调水东西水源联通工程铺设管道施工现场。
年,围绕水利精准扶贫,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帮扶田横、大信16户贫困户脱贫;投资万元实施“第一书记”帮扶村大丈河综合治理工程;配合灵山镇西姜戈庄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投资万元完成17个村庄供水管网及水系改造工程;投入4万元用于提升改善30个省定贫困村、35个青岛市级经济薄弱村的农村水利设施;投资万元实施14个移民村扶持项目建设,优化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
站在新起点,落实新理念,实现新跨越。年,市水利局将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科学管护,不断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创新,为我市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提供可靠水利支撑。
深入供水一线开展志愿服务。
精益求精——精心研究城区调水东西水源联通工程施工方案。
年,重点围绕服务改善民生,将实施个村庄村内供水管网提升改造,解决1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强化“小农水”项目建设,并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对试点区域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城区调水东西水源联通工程,切实提升全市水资源调控和安全保障能力;实施部分小水库、闸坝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新建东部防汛物料储备库,推进农村小型河道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市防洪抗旱能力;继续实施小流域治理,加快石棚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完成3项水利移民帮扶项目,惠及14个移民村庄。
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年,重点围绕水利改革创新,将进一步理顺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规范运行,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三条红线”,从严抓好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充分引足客水、拦足境内降水、保护好地下水;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中小河道管护,着力恢复生态河道;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持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护能力,确保水利工程长效发挥。
移风店镇大欧平塘整治工程。
总编/万太飞
副总编/李崇虎杨明涛
责任科长/于正阳
编辑/展晓峰
技术总监/郭成江
信息联系方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