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处于中国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是肩负着国家使命,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其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具备的五大特征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家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具有的五大功能是,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功能。
2.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年9月,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面向年发展的“三中心一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即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青岛轨道交通7号线:青岛南北向的骨干线路,连接青岛环胶州湾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及即墨市。线路自奥帆中心起,经流亭国际机场、城阳区中心、即墨中心城区至营普路,全长约48.5公里。一期工程修建至城阳区东郭庄站,自东郭庄站至北安站(营普路与青烟路交点附近)距离约11公里。
4.青岛轨道交通11号线:即蓝谷轨道交通快线,自崂山区国信体育馆起,沿苗岭路、松岭路、滨海大道至即墨田横镇,并预留向东延伸至海阳市,线路全长约70公里。目前即墨段在建段为即墨崂山界至王村新城站,共设10个站点,长约29公里。列入规划的王村新城至田横镇段约7公里。
5.青岛轨道交通16号线:连接红岛与即墨的轨道交通快线。线路自红岛火车站起,向北进入正阳路、鳌东路、鹤山路,经即墨中心城区向东至蓝谷与11号线衔接。线路全长约58.5公里,在即墨境内约为39公里。
6.新机场连接线工程:起点位于滨海公路鳌山卫段,终点位于G胶州段,与机场高速相接,全长约48.5公里,项目已列入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目前尚未确定线路最终方案,我市将根据青岛市统一安排组织实施。
7.青威路东通工程:一期马山至石门段已基本完工。二期规划接一期向东至滨海公路,路线长18.6公里,双向4车道。计划年开展前期工作,年开工建设,年11月底完工通车。
8.长江二路东通工程:中心城区范围内从烟青路至龙山路,长约6.6公里熏龙山路至滨海大道长11.4公里。
9.龙青高速连接线工程:全长13.1公里,起点为鳌山卫街道高戈庄村旁鹤山路连接点,终点为于家沟北侧鳌东路连接点。
10.通用航空产业:是未来具有重要推动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加快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全方位培育民用航空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年1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建设通航产业园,将带动通航运输、研发制造、航空咨询、航空金融、航空会展、航空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1.空客直升机项目:是空客集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主要总装H直升机,并配套直升机交付中心、维修服务中心、航材物流中心、飞行员培训中心,将带动高端装备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等产业发展。目前,已签订框架协议落户我市。
12.青岛汽车贸易市场:位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青威路和营流路交界处东北区域,规划建设省内最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汽车贸易市场。主要涵盖汽车销售和租赁、平行进口汽车、汽车交易、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维修及美容装饰、汽车游乐园、驾校、汽车金融、汽车物流等。项目于年12月正式签约,目前正在规划建设。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工程重点院校,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青岛校区将设8个专业,入驻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智能制造、微电子等8个学院,其中首期落户的微电子学院已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预计年招生,首期招收余名学生。目前,已签约落户青岛蓝谷。
14.全国互联网工业示范市:为抢抓“互联网+”“中国制造”发展机遇,年我市出台了《支持互联网工业发展的意见》《创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市工作方案》,在全国县级市率先提出了创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力争到年建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市。年9月正式启动。
15.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充分发挥我市电商聚集优势,加快电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年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支持电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品牌培育、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创新及示范工程创建,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培育电商产业园区(聚集区),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16.健康中国示范市建设:主要是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及《“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精神,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目标,以“健康即墨·健康家”品牌为抓手,开展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将即墨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国民健康素养示范和培训基地、健康中国示范基地。
17.“一城一镇一区一园”健康产业布局:“一城”是指鳌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主要是发挥鳌山湾周边山、海、泉、林等疗养康复资源和周边高校院所、海洋医药研发、高端医疗机构聚集优势,以高端人才、高收入人群及国内外游客为重点,提升诊疗硬件和各种配套设施水平,带动医疗、养生、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发展,努力打造自然环境优美、地方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高端要素集聚的滨海度假旅游胜地和生态健康城。
“一镇”是指海洋温泉养生小镇。主要是发挥国内罕见的海水溴盐温泉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以温泉、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展会、节庆等活动,引进国内外顶级温泉康疗品牌,推动高端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准、引领温泉健康养生潮流的海洋温泉康疗养生目的地,建设以高端温泉养生等为特色的国内外知名海洋温泉养生小镇。
“一区”是指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主要是依托创智新区周边的医疗和科技资源,建设国家亚全能干细胞种质资源总库实体库、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业化院、国际干细胞新药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再生医学康复中心等十大上下游产业链板块,加快引进高新化、科技化企业,开展健康产业科研创新中试和成果转化,打造健康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健康养生功能区。
“一园”是指经济开发区生命科技产业园。主要是积极做好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成果承接转化,依托东丽医疗科技、英派斯体育产业园、国奥源再生医疗健康项目等产业龙头项目,着力引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关键项目和领军企业,壮大生命科学、体育健身全产业链规模,打造以新型药物、医疗设备等为主的生命科技产业园区。
18.全省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市:年我市在青岛地区率先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了《即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年即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加快建设“一网三库一平台”(即:“诚信即墨”官方网站,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三个基本数据库,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创新推行了“13+1”信用示范工程,逐步建成覆盖社会治理全过程的信用管理新模式,通过全面推进打造,年9月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通过省级试点,进一步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城市。
19.“13+1”信用示范工程:是我市创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市的核心内容。“13”指政务、金融、商贸流通、工业、工程建设、司法、旅游、公用事业、劳动保障、税务、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交通运输等13个重点领域,“1”指公民个人信用。
20.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