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
“山海奇观”,字径2米有余,为崂山最大的古代摩崖。
华严寺,位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镇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属于佛教临济宗。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年改今名。清初重建后,整体建筑宏伟典雅,为崂山古代建筑艺术之最,原为四进院落,有殿堂、僧寮、客房余间,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占地面积余平方米。
法显(公元--年),东晋山西襄垣人。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公元年)春天,年已65岁的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向西进发,渡沙漠、越昆仑,途径当时西域和中亚三十国,徒步跋涉,历经艰辛,逾四年,终于到达印度,进行佛教考察,取到了中国没有的六部佛经约百万字。东晋义熙七年(年)八月,法显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循海路回国,遇飓风,随风漂泊,初秋,在崂山登陆,受到崂山地方长官长广郡太守的迎接,在此译经传教一年,并将西行取经的经历和沿途见闻,写成了《佛国记》,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宗教、风俗、地理等情况,保存了许多中亚细亚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重要史料。法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西域向天竺、然后由海路归国的取经者。为求法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同去11人,只他一人生还。其大无畏精神弥足珍贵。同时,他还是直接将梵文等外文佛教经典译为中文的创始人,也是中外文化的开创人。
山门(正面)
门额:“华藏世界”,背面门额“龙华胜缘”。山门顶部是铸铜莲花,每片花瓣有一尊打着不同手势的佛像。其寓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山门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两侧为十大菩萨。
山门(背面)
进山途中佛雕像
石刻“观澜”雍正十年壬子年(年)刻。
华严寺前路西设有塔院一座,乃寺中历代主持藏骨之处。塔顶两株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故得名“松抱塔”。
石刻“华峰福地”,雍正壬子孟冬叟书。
塔院
石刻“缘”,著名金石书法家、齐白石弟子李立题写的。
石刻“烟岚高旷”书者为举人王澄江。
华严寺银杏
华严寺内许愿牌
华严寺观音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据说为普济众生,观音可以示现三十三身。观音菩萨又称“大悲菩萨”。
祈愿平安
祈愿平安
华严寺的主殿三圣殿,殿内供奉三位神像为“华严三圣”。主尊是毗卢遮那佛,他的左侧是司智德的文殊菩萨、右侧是司理德的普贤菩萨。佛教认为,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应身,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佛是佛法的化身,是把佛所说的真理加以人格化。毗卢遮那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光明遍照”,就是说该佛的光明普照万方,所以又称“大日如来”。文殊菩萨,专司智德,手持宝剑(或宝卷),身骑狮子,人称“大智菩萨”。普贤菩萨,专司理德,手持如意珠,身骑六牙象,人称“大行菩萨”。
华严寺前涧底西侧有一巨石,石上有一圆洞,深不可测,用手拍之如鱼鼓声之,故名“鱼鼓矿”,旁有清人所镌“云穴”两个篆字。
崂山巨石,神奇的无棱角的圆石头巧妙的叠成各种各样的样式,当地人有句俗话说:“石卡石”,寓意是实实在在、实心实意、没有吹嘘和欺骗的成分来接人待物。
从华严寺到这里大概是1.5公里的路程,就可以看到传说的“那罗延窟”洞口。
传说,这个洞原来没有顶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弟在此洞修炼,他就是在这座石窟中打坐修炼,而后凭借神功拔地而起,冲开坚硬的花岗岩石层,成佛升天。才留下通天的圆洞。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此窟由花岗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据《憨山大师年谱疏》记载,明代高僧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余,并载入宗教典籍,所以被誉为“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那罗延窟”。
洞口的高度大约为15米高,宽度为7-8米的样子。人可以从左下图的石上的小洞把手攀登上去,需要极好的身体素质和胆量,如同攀岩,身体全部悬空在3-4米高的空中,下面是高度也在3-4米陡坡。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到深洞的顶端有一处明亮的洞口,那里就是通向山顶的洞口。
下山途中遇到一只流浪猫,同行的孟弟喂了它水,并一起玩耍了一阵子。
山门外广场上观音菩萨巨幅雕像
点击以下蓝色链接可欣赏近期图文:游“花石楼”
参观“曹州府人”何思源先生青岛故居
海鸥——海之精灵
周钟岐故居:咱菏泽走出去的物理学家
面塑大师李芳亮:面团捏出多彩人生
泥巴捏出酒香远,非遗中的传统味——别样的杨湖酿酒坊(泥塑版)
一场雪,美翻牡丹城-曹州牡丹园雪后即景
小雪时节牡丹开
杨湖酒庄里的酿酒汉子
菏泽城最后的镶壶匠
游“太清宫”
好酒不怕巷子深---杨湖酒庄里的倩丽美女
京城寻常百姓家
康有为故居
小心
雾霾来袭,出行要谨慎慢行
我拍物交会
我拍祁隆演唱会
怀念那棵牡丹
长按上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