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听的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属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这一段“中国好声音”,是咱们大即墨帝国的穆桂英唱的。这位即墨版的穆桂英,乃是大明帝国洪武年间,鳌山卫十八家指挥之一朱暹的太太。现在鳌山卫官场村、南里村姓朱的人,大多数都是白袍夫人的后人。
朱太太娘家姓马,出生于山东济南府。济南府马家,在元代,济南府马家就是远近闻名的为武术世家。小马姑娘自幼随父练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很快成长为济南府一条响当当的女汉子。
这么剽悍的姑娘,济南府谁敢娶啊。当然,那些伪娘级的小帅哥小白脸,马小姐也不会看上眼。
因此,只好千里有缘来相会了。恰好济南当地驻军的年轻军官朱暹因为刚刚立功受奖升了将军,山东军区司令员为激励小朱将军更加进步,就亲自出面,撮合朱暹娶了武林高手马小姐。济南女汉子马小姐,终于名花有主。
娶了女汉子马小姐,还真让朱暹捡了宝了,因为马小姐不但是贤内助,而且是贤外助,不光武功厉害,领兵打仗同样也是一把好手。要知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仅仅是能拼能打,就算你武功比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李小龙加起来都厉害,上了战场,作用恐怕不如一个小排长。
因此呢,马夫人很快就成了朱暹的左膀右臂,多次随朱暹带兵冲锋陷阵,杀敌立功。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年,朱暹奉命出征,追击元朝残余势力。朱暹率领先头部队一路突击,孤军深入一直杀到宁夏,突然被元朝的军委主席酋乃儿不花亲自率领的三万铁骑,围困在洮儿河南岸的山谷。
元末明初连年战乱,汉族人经过多年战争中学习战争,骑兵战术已经全面超越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后代。所以明朝初年,善于指挥骑兵作战的军事将领如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等人,个个都是指挥骑兵作战的高手。
如果是在平原地带,敢于长途奔袭的朱暹夫妇还真不一定把这三万蒙古铁骑的包围放在眼里。可眼下,蒙古人居高临下重重包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要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几乎不可能。关键时刻,马夫人从容不迫,派出侦察部队详细侦察了周边丛生的地理环境,胸有成竹地在自己手心写了一个“火”字,然后张开手,给朱暹看。
朱暹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夫人是要学那三国周瑜,火烧曹兵?只是,咱们到哪里去找马连良给咱们《借东风》呢?
马夫人哈哈大笑:这地方条子万字饼子都缺,就是不缺西北风。将士们,放火!
于是,朱家军风助火势人借火威,一鼓作气把酋乃儿不花的蒙古兵烧杀个稀里哗啦!三军将领绝处逢生反败为胜,马夫人从此声威大震。将士们齐声高呼即墨媳妇儿不好惹,马夫人威武,纷纷表示以后就跟马夫人混了。
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朱暹与夫人追随永乐皇帝率领靖难燕军,参见靖难之战。与建文皇帝的部队大战于安徽灵璧。在齐眉山战役中,朱暹不幸中箭阵亡,燕军大败,永乐皇帝的主力部队与建文皇帝的军队隔淝河对峙,而朱暹手下的朱家军,却陷入数倍敌军的包围之中。
好在马夫人在军中威望很高,朱家军军心未散。于是马夫人化悲痛为力量,着素袍,跨白马,拎长刀,率朱骏朱骥两个儿子重整旗鼓,列阵再战。
而此时的整个战局,很快又发生了意外变化。建文皇帝因为听信谗言,把灵璧前线徐祖辉的主力部队调回去保卫南京,而留在淝河的部队,又让燕军截断了后勤补给线。
马夫人接到燕军主力传递过来的军情通报,马上指挥朱家军突围出击,直捣对面指挥中枢。
面对数倍于己的虎视眈眈的敌兵,马夫人的小儿子朱骥根本不相信母亲所说的什么战场形势已发生逆转:额滴亲娘来,老爹都挂了,咱打不过人家,还是撤吧……
马夫人当场就火了:嫩爹就是死在对面这帮人手上,国恨家仇不共戴天,叫你给嫩爹报仇,你却龟缩着不敢上去砍人!你这样的孩子活着还好干什么,我代表国家代表人民代表嫩爹,枪毙了你!说罢,手起刀落,将小儿子朱骥斩于马下!
然后,马夫人举起血粼粼的大刀,杀气腾腾号令三军:敌寇看着比我们人多,但他们的后方空虚,粮道也被截断,他们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冲上去往死里猛砍,他们一定抗不住!关键时刻,谁要是退给我装孙子……妈了个巴子我连儿子都砍,还怕你们装孙子?都跟我冲!
接着,马夫人大刀一挥,一马当先就砍了过去!看看人家马夫人这脾气,打仗时候人家喊的跟我冲,不像电影里面的国军,总是给我冲给我上,给我顶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战场上最高指挥员敢于当突击队长,当兵的谁还敢不拼命?
对方建文皇帝的部队不管怎么说,人数超过朱家军好几倍,何况已经知道射杀了朱暹,因此根本没把马夫人这支骑兵放在眼里,一看马夫人冲上来,马上迎上去对砍。并招呼一帮特别能砍的,将马夫人团团围住,噼里啪啦就对砍上了。
马夫人毫不畏惧,刹那间赵子龙关云长穆桂英花木兰等等历史上一些能杀能砍的猛男女汉子附体,挥舞长杆大刀施展开马家祖传刀法,转着圈儿一个劲儿的猛砍!几个回合,便把对方领头的两员大将砍下马!围着马夫人抡刀片子的一看砍不过这个女汉子,吓破了胆拖着片儿刀就跑。马夫人暗想砍不过我就想跑,哪有这样的事儿!抡着大刀就追。
简单说吧,马夫人率领这支砍人砍疯了的骑兵部队,从下午一上班砍人,一直砍到下午下班。仅马夫人自己,就砍杀敌方战将三十员,砍到军旗五十面。只砍得敌军望风而逃,只怕跑得慢了被马夫人砍成两股接……
齐眉山一战,马夫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大获全胜,声威大震。虽然是一场局部战斗,却是极大激励了燕军的战斗士气。燕军主力抓住机会全线反击,大军在永乐皇帝朱棣亲自率领下,很快渡过淝河突破淮河防线,打下扬州、打下高邮、打下通州泰州,一口气杀到长江边上。
南京指日可下,永乐皇帝亲自下部队,慰问在反击之前首先发起攻击的朱家军。此时才知道,齐眉山一战,马夫人不但丈夫阵亡,小儿子被杀,马夫人本人也身负多处重伤,并且惨遭毁容,鲜血把战袍粘连在身上脱都脱不下来,战后只好用温水慢慢浸润,才得以处理包扎伤口。永乐皇帝朱棣深深为白袍马夫人不怕被砍拼命砍人的壮举所感动,当即进封她为“明威将军”、并追封朱暹为鳌山卫指挥使,子孙世袭。
靖难之役结束,永乐皇帝还专门派出国家美术家协会级别画家,给马夫人画像写真,加盖皇帝印章,让马夫人带回家光宗耀祖。明威将军白袍马夫人,于是声闻天下。据说现在鳌山卫朱姓后人,每逢过年过节,还隆重请出马夫人的画像,一番祭奠供养,顶礼膜拜……
战场上狠归狠,脱下战袍,马夫人毕竟也是一位母亲。马夫人跟随大儿子朱骏到鳌山卫上任鳌山卫指挥使之前,特意派人到齐眉山战场,找到小儿子朱骥的尸体带去鳌山卫。因当时朱骥的头被她齐脖子砍下身首分离,头颅早已被战马踩踏粉碎,马夫人就为儿子铸了个铜头,并用金子做脖子衔接尸首,厚葬于大龙嘴青冈岭。后来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鳌山卫当地迁坟修整大寨田,村民听说朱骥坟中有铜头金脖子,都争着抢着来挖坟。至于有没有挖出铜头金脖子,这么多年过去,就没人说得清楚了。
从那以后,大明帝国二百九十多年,朱姓后人一直世袭鳌山卫指挥使。另外,鳌山卫一带流传至今的一套地方性武术拳法“马家击”,据说就是马夫人传下来的。
姜泽华,别号三逸狂客。山东即墨市人。故事作家,职业撰稿人,知名驴友。历任《百花悬念故事》特约编辑、《最生活》月刊、《户外》月刊、《健康与养生》月刊执行主编。出版有《坐堂追饷》、《铁血顺风号》、《烟火孤城》、《我的野蛮同桌》。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合作请加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