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一章浓墨重彩地描述,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年,即墨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即墨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追寻到实践路径。
”▲玫瑰小镇李智秀摄
●集中突破特色小镇
坚持“产城人文”有机融合,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发展品质。
温泉小镇,加快四舍山运动公园和森林康养、芭东养生等项目建设,丰富疗养康复、休闲度假、节庆赛事等业态。
温泉田横运动休闲小镇,创新“体育+温泉+山海”模式,探索体育特色化产业布局。
航空小镇,开工主题公园、展览中心和体验中心,配套道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布局通航制造、航空服务、居住生活功能板块。
玫瑰小镇,建设科技植物园、民俗文化公园和创业中心孵化器,完善购物、食宿等旅游设施,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太阳能小镇,延伸“光伏+农业+科普+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太阳能元素应用示范区和科普基地建设,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范。
汽车小镇,完善田园、产业、生态三大分区,推进柳林田园综合体等关键节点,打造有影响力的汽车创智小镇。
童装小镇,深化与工信部电子一所、阿里巴巴、腾讯合作,实施童装产业“互联网+”行动,拓展儿童教育、娱乐休闲、总部经济,建立童装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即墨童装品牌影响力,争创国家级童装产业基地。
跨境电商小镇,发挥快件监管中心作用,推动先行试验区投入运营,建设众创空间和O2O体验店,打造一流跨境电商创新引领区。
农机小镇,推进农机合作社“一化三中心”建设,创建3处机械化示范基地,搭建农机展永久性试验示范平台,推动农机制造、展示、交易等综合发展。鳌山湾森林公园农业公园,重点实施道路建设、山体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
蓝村小城市,加快与国际陆港和主城区融合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即墨浩丰智能温室
●深入推进农业改革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年内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
发挥农业高新区科技引领和示范服务作用,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做好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规划建设,促进瑞克斯旺、华盛等种业企业建成投产,新引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打造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
推行田园综合体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六产”。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完成20万亩耕地深松整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大信、田横农村产权交易试点。
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定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持续推进农民增收。
▲即墨美丽乡村宁友鹏摄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统筹宜居环境、特色产业、党建文化、平安村庄、乡风文明五大工程,不断加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力度,新创20个青岛市级以上示范村,确保65个贫困薄弱村、34个大沽河沿岸村庄全部达到青岛市级以上达标村创建标准。
完善提升50个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互助性服务逐步下沉。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加快推进无害化厕所改造。
升级改造村庄供水管网、争取年内实现全覆盖。完成管道天然气“镇镇通”。
扎实开展清洁能源供热试点,力争中小学、卫生院等公共场所和新型中心社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
探索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设9处镇级规范化垃圾填埋场。
大修即兰路等9条农村道路,加强重要道路、重点路段隐患治理。
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河库整治,推进畜禽粪污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全面落实国土绿化行动,续建东部红叶林和西部垃圾处理场景观,提升蓝王路、华方路等道路绿化,新增造林1.9万亩。
(张华)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点赞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