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沧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沧州,东临渤海,西望冀鲁,南接齐鲁,北靠京津,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祖先曾在沧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播文育武,铺翠点金,铸就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使沧州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沧州意为沧海之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上古时期,沧州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
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
三国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
唐朝贞观元(公元年)属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
乾元元年(年)复改为沧州。
北宋又改为景城郡,后废。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
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
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
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
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
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
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
年7月,地、市合并为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沧州历史深远,其中有几个重要节点,决定了沧州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转折发展。
沧州的历史可追溯到传说的远古时代。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定居在今青县觉道庄一带,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盘古庙、盘古沟、盘古港、盘古潭、具在青县南十五里处”。如今,在青县还有大小盘古村,大盘古村里有盘古庙。盘古的传说足以证明沧州历史悠久。
在明朝初期沧州发生的最大事情就是“燕王扫北”。那是一场皇位争夺战。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谋划削藩,引起燕王(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不满。当建文帝试图触动燕王时,早有准备的朱棣制服了朝廷使臣,起兵反叛。燕王以诛杀建文帝身边奸臣为名,挥军南下,号称“靖难”之师。朱允炆立即派大军北伐,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在北平以南广大地区展开。当时沧州正处在“锯口”上,难以计数的厮杀格斗,无休止的大兵过境,使这里成为重灾区。六百年来“燕王扫北”一词在沧州民间流传不绝。战火中余生的人们在重建家园时,以断壁残垣取村名“障壁”,以仅剩几间房取村名“留舍”等,给人们留下世代不忘的印象。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曾先后3次下诏迁山西洪洞、江苏南京、安徽凤阳、山东即墨、浙江金华及陕甘等地数十万人充实因战乱而人口骤减的京畿。目前沧州境内的大部分村落大都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北起青县李又屯村,南至吴桥第六屯,流经青县、沧县、沧州市区、泊头、南皮、东光、吴桥,全长公里,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20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
南运河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瓷器、盐、煤等货物靠运河水路运输。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两岸经济的繁荣。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运河因水资源枯竭而丧失航运能力。目前南运河仅有输水功能,每年国家利用南运河向天津输送黄河水。
后周广顺三年(公元年)的铁狮子,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成为沧州的城市象征。
这个沧州铁狮子,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体高5.3米,长6.1米,身躯宽约3米,总重量约3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铸铁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铸铁狮。
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后来的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
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沧州是一个大家庭,成员很多。分别有2个区(新华区、运河区),4个市(黄骅市、任丘市、泊头市、河间市),10个县(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还有3个开发区(沧州渤海新区、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华区和运河区:以南北大街为界,分别位于沧州市区东半部和西半部。
河间市: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之间而得名。秦始皇废封建为郡县,沿袭春秋战国旧县名置武垣县,这是河间县的前身。直到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子牙河和古寇水两河之间,才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
泊头市:金大定七年()析乐寿置交河县。明洪武二十二年()建新桥驿,俗称泊关驿,后又设泊头镇。年析交河县置泊头市。
黄骅市:黄骅历史悠久,大约在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年,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于县内的黄骅(原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烈士而易名黄骅县。
任丘市: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
沧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沧县政区几经变动,先后建立沧县、青城县、四边县、建国县、青沧交县。年,沧县城解放,城区设沧市。
青县:自汉高帝时期置参户县,先后称长芦县、芦台军、乾宁军、永安县、乾宁县、会川县。明洪武八年()始称青县。
东光县:始设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年),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取“东阳”之意,始置东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年)改为“观州”,故东光又称“观州”。
海兴县: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兴县。
盐山县:今之盐山辖境,春秋战国时代地处齐燕之交,秦属齐郡柳县(今黄骅羊二庄)与齐郡厌次县(今陵县神头镇)交界地带。民国三十八年(年)5月,靖远县改称盐山县,属山东省沧南专区。年11月,盐山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今县境仍属盐山、沧县地。
肃宁县:春秋时期,今肃宁县地属晋国。金正隆元年(6年),置肃宁县,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至元二年(),废肃宁县为镇,入河间县,隶中书省河间路。后恢复原建制。民国十七年(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肃宁县属之。
南皮县: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字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戌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吴桥县: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载:“陶唐时治水分九州,邑当兖州之分”。在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分九州,吴桥属兖州。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
献县:秦,置乐成邑;周代,属冀州;西汉,为乐成县;东汉,属河间郡,为河间国治所;隋开皇十八年(),改乐城为广城;金太宗天会七年(),乐寿升为寿州;完颜天德三年(1),改寿州为献州;明洪武九年(),降州为县,改乐寿州为献县,属京师河间府。
孟村回族自治县:年11月,孟村回族自治县成立,属沧县专区。年4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年11月,孟村回族自治县与盐山县、庆云县合并,称盐山县;12月,天津专区撤消,并入天津市,盐山县从属之。年3月,原孟村回族自治县改为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区。
沧州渤海新区:年2月15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河北省东南沿海,是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新区下辖"一市四区",即黄骅市、港城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除此之外,还包括规划协调区--海兴县。新区是河北省"东出西联"战略的桥头堡,在环京津、环渤海区域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具有重要地位。
沧州经济开发区:创建于年,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开发区,年扩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7平方公里,以塑料产业园区为标志的二期规划5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是沧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型工业区。
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沧州市区西北部,规划面积48.48平方公里,是沧州新城区发展的核心板块之一。沧州高新区产业定位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四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高新区打造成宜业宜居的现代科技生态园区。
—END—
来源: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客服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