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到10年可能产生哪些重大变革的前沿技术?
吸收了这些技术的青岛将会变成什么样?
昨天,我市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发布《“十三五”青岛市科技创新规划》。
在小创看来,此次规划的亮点之一
就是一张崭新的青岛地图,因为
这个被称作科技创新行动指南的《规划》,
首次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
“三核一带一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空间布局。
“三核”指由蓝色硅谷核心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和西海岸新区组成的科技创新核心区;“一带”指从蓝色硅谷核心区沿滨海一线延伸到李沧区的滨海创新创业带;“一区”指从城阳和胶州一直向北延伸到即墨、平度、莱西的北部科技创新拓展区。
部署智能机器人、3D打印、
石墨烯等20多个重点专项,
突破多项共性关键技术,
建设多个创新平台载体,
孵化和培育多家骨干企业,
这张地图里具体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
主要定位于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技创新核心区,引领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创新源头。
蓝色硅谷核心区
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人才、产业和服务机构集聚,聚焦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高端养殖、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环保与防灾减灾等七个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两大战略性工程,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中船重工所海洋新材料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蓝色硅谷科技创新集群。
规划建设与新兴产业功能区相配套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培育初创型企业。实施引才聚才计划,打造蓝色人才高地。
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重点集聚海洋高端产业创新资源,建设全市科技创新示范区。
聚焦科技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等“1+5”产业发展,加快部署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中船重工所青岛海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中科院青岛分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研发基地、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推进海洋装备产业园、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中关村青岛软件园、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青岛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化项目,深入开展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新型创业孵化载体和集聚区,建设生态科技新城。
西海岸新区
依托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前湾保税港区、中德生态园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和海洋生物产业园、斋堂岛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建设升级,规划建设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基地、古镇口海洋科学城、大学科教园、现代渔业试验基地、大型深海装备、科研仪器海上试验场。
建立与全球海洋人才密集区联通的国际人才市场网络和人才评价体系,加快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育,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引智示范区。
构筑滨海创新创业带
滨海创新创业带联接市南、市北、李沧、崂山等城区,聚焦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学普及和综合科技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推动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载体和特色园区建设,形成5个特色创新创业群落。依托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推进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发展,制定众创空间建设规划,实施特色创业孵化集聚区工程,依托社区和大学科技园,加快部署创客空间、集中办公区和创业孵化集聚区,引进专业孵化服务和运营团队,提升孵化载体创业服务能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市南前海海洋创新与文化创意群落
发挥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所、海信研发中心等高校院所研发能力,发展连城海洋生物科技、联创科技、创意、老转村等孵化器,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海洋创新与文化创意群落。
市北先进材料与创意设计群落
加快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都市科技园、橡胶谷、纺织谷、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等先进材料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发展,推进青岛千帆创业学院、工业设计产业园、建筑创意产业园、天幕城等创意设计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发展,打造先进材料与创意设计群落。
浮山“互联网+”创新创业群落
围绕软件、信息、动漫、创意等互联网新兴产业,推动市南软件园、动漫产业园、中国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创客大街等孵化载体建设,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群落。
崂山青岛“中央创新区”群落
依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海尔研发中心、海信研发中心、朗讯科技等高校院所和研发机构,发挥金家岭金融财富管理试验区和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的金融资本聚集优势,加快国际创新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海信创智谷等孵化载体建设发展,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群落。
李沧现代制造创新创业群落
加快吉林大学科技园、M6创业产业园、新起点大学生创业基地、托普创业基地、中艺孵化器、鲁强机械模具科技孵化器、青岛监测技术企业孵化器、青岛制造业孵化器、恒星学院新媒体孵化器等孵化载体建设,打造制造业创新创业群落。
建设北部科技创新拓展区
北部科技创新拓展区主要定位于打造特色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形成承接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拓展区。
城阳主要聚焦轨道交通、页岩气、节能环保、新材料、特种车辆、精密机械等产业,依托轨道交通产业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重点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园、页岩气产业园、新一代信息产业园、特种车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和博士创业园建设发展,加快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
胶州重点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加速发展壮大,推动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竣工启用,加快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高端装备制造研发与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产业龙头项目或产业高端项目,打造高科技机电产业链和家电、冷链、风电、数字化装备、锅炉及辅机、金属结构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集群。以4F级胶东国际机场建设为带动,加速壮大国际物流港,以临空经济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打造高端临空经济区。
即墨加快发展汽车、发电装备、造船等先进制造业,依托汽车产业新城、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等,重点推动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商用车基地、青岛捷能集团发电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全面推进通裕重工临港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海洋工程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昌盛日电太阳能产业基地、云路、宝鉴科技、森麒麟轮胎、红帆能源、华纳三迪等项目,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搭建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平台,依托中国(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酷特智能C2M电子商务平台、即墨市服装设计研发孵化基地等,促进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向品牌转型。优化农业布局,抓好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青岛农湾孵化器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青岛创新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工作部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平度主要打造城区、新河、平南三大板块和明村组团“3+1”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海信家电产业园、机械配件产业集群、城区工业板块,推进青岛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以省道改线为带动,在经济开发区拓展市区食品饮料产业聚集区,高水平建设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平南滨河新城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建设海信配套产业园。
莱西主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姜山先进制造业功能区,以建设现代特色产业园区为导向,大力推进日韩产业园、精密机械产业园、汽车备件产业园、华通高新装备产业园、中一实业产业园等重点园中园建设,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承接发展平台。沽河食品谷依托雀巢公司、九联集团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高水平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南墅石墨资源优势,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园。
引导建立投资基金亿元我市将强化科技服务,重点打造研发创新、新型孵化、国家海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投融资、检验检测、科技基础资源、科技智库、数字科普网络、产业集群等十大科技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众创空间建设、科技惠民、科技金融、技术转移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大数据、知识产权强市等十大科技创新工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到年,我市政府引导资金规模将达到20亿-30亿元,引导建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达到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科技信贷资金达到亿元。
十大创新中心引领产业发展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是围绕我市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做出的布局谋篇,重点围绕海洋、高速列车、橡胶材料与装备、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科学仪器设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领域和方向,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其中,青岛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将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深海与海工装备、蓝色粮仓等海洋科技创新分中心。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重点建设“三平台、两中心、一基地”,即面向行业基础共性前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面向全球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设施先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这两个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正式启动。
引进国际前沿科技培育未来产业着眼未来,聚焦国际前沿科技,我市还重点围绕脑科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与材料、深空深海探测、氢能与燃料电池、再生医学、无人技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超高速管道交通等领域和方向,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未来产业。
其中,脑科学科技创新中心将重点开展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脑疾病机理研究与早期诊断和干预手段研发,支持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类脑器件与系统、脑功能联接图谱等技术研究,实现类脑器件、芯片和类脑机器人等类脑智能软硬件系统的突破。该项目已经正式落户蓝谷。
下面,来随小创一张图读懂规划!
《规划》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不远的未来图景,
一个崭新的科技范儿青岛
即将呈现!
资料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王娉
制图: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