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鏻,字乾一,号南溪,即墨城人,杨琬三子。清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清乾隆七年()壬戌科三甲第名进士。福建南靖知县。著有《南溪草》。卒年四十二岁。
清乾隆七年()壬戌科情况,这科取仕三百二十三人,这科状元
金甡,浙江钱塘人,初以举人授国子监学正。乾隆七年,举礼部试第一,廷试复第一,授修撰。擢詹事,再迁礼部侍郎。榜眼杨述曾江苏武进人,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讲。擢侍读。后充《通鉴辑览》馆纂修官,著有《南圃文稿》二十卷,有《使车集》,《清史列传》行于世。探花汤大绅(?~?),字孙书,号药辅,亦号药园。江南常州府(今江苏)阳湖县人。
福建南靖知县情况,杨士鏻任知县的南靖县,现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至正十六年()更名南靖。历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
即墨杨氏是明清时期的望族,在即墨被称为“周黄蓝杨郭”,排名第四,这种排名主要考虑到杨氏家族在家乡的人望,清末即墨地区就有“杨氏当官的多……”之说。从明初到清末的余年间,杨氏人才辈出优秀人才通达于仕途,虽然多为州府和县级官吏,,但也有不少在州府和地方有影响者,。如杨良臣、杨盐、杨遇吉、杨士鉴、杨士鏻等等。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中,收藏他们的诗、文就多达30部。杨氏族人在明清时期的即墨文化史上地位显著。
杨士鏻父亲杨琬情况,查《郭华野公年谱》(刊印于乾隆早期,郭廷翼编纂),知郭琇一生中有四个孩子,长女生于公元年。此年郭琇35岁,此女为郭琇与屈夫人所生,这个女儿后于公元年嫁与即墨举人杨琬,杨琬在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也有记载。“杨琬,字仲玉,杨遇吉孙,康熙戊子举人,天性温醇,父早逝,事母有深爱。落落有古人风,好学不倦,淹贯精醇,尤为名流所推重云。”杨琬两个儿子杨士鉴、杨士鏻都是进士出身,可见教子有方,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延续。当然,杨士鏻在政治上多少受外祖父郭琇的影响,这一点应当是肯定的。
另外,据即墨郭琇长子郭廷翼直系后裔郭显平先生研究文章:“康熙癸丑年(康熙十二年,即年)八月十九日郭琇与屈氏生一女,这也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时年郭琇三十六岁,屈氏三十七岁,此女后于康熙己巳年(康熙二十八年,即年)五月十九日于婿即墨举人杨琬就婚于郭琇北京官邸,郭琇时年五十二岁,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女儿时年16岁。郭琇的女儿后与杨琬生有三子,长子、三子考中进士,二子考中举人。郭琇的女儿享寿七十岁,葬于崂山乌衣巷茔。”
即墨史料对杨士鏻记载的不多,只能从外围对杨士鏻进行分析研究。史料记载杨士鏻四十二岁去世,属英年早逝,但杨士鏻有著作存世,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的著作名为《南溪草》,可以认为杨士鏻在南靖任上工作过。南靖地区地质风貌,雨水丰沛溪流纵横让杨士鏻感受深刻,自己的著作取名《南溪草》,说明杨士鏻对在南靖的经历非常在意,也是杨士鏻一生中的主要经历,值得他自己留下文字记录。
《即墨古今诗文选》记载杨士鏻诗文一首《钱塘观潮》。
赞赏